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当代建筑论坛暨建筑艺术年鉴发布会(9)

http://bj.house.sina.com.cn/biz/  2009年05月26日19:33  新浪房产


图为 英国达奇国际顾问公司董事总经理 罗隽

  【罗隽】:我写过一篇文章是《建筑学的不折腾与文化形态》,中国转型的文化形态决定了我们所有人的行为方式,写完之后,我就有点后悔,给邀请我写这篇文章的主编说是不是有点过了,因为在文章里面,我说到折腾主要是领导在折腾。

  顾先生总结了六类人折腾,我就把他归结为一类人¬——领导。

  这反映了我们中国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我们建筑师受了很大的限制。第二个问题牵扯到我们的困难,比如说T3航站楼是我们参与比较深的项目。当时在设计的时候,T3主要大厅,特别是T3B的设计是非常典雅的,而且和室内景观结合得比较好的,但是后来被业主改了,他们把中国园林的廊,亭子全部放到里头去了,这一下让T3航站楼品位降低了非常多。

  像我们这样的公司,有很多事情你是工作不了的。

  今天我们这个题目的总结,是谈当今中国建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实多元化我想要说的是,在文明、开放、民主的社会是一个自然发展的阶段,不需要你去提倡,它就是这样的。

  在西方,很少开这一类研讨会,大家去探讨朝哪个方向走,很少。有时研讨会有一个主题,建筑师围绕这个主题,讨论自己在这个方面是怎么做的。

  在大连召开“当代中国创作建筑论坛”的时候,我就讲我们T3航站楼的室内设计,后来总结发言的时候就说我是整个讲座当中最好的之一,我当时就讲的我们在设计中是怎么做的。别人对你告诉他你是怎么去做的这些东西更感兴趣。

  什么时候我们不搞这种研讨会了,就会产生好的建筑。

  谢谢大家!

  【主持人】:有请祁斌先生发言!


图为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所长 祁斌

  【祁斌】:今天各位谈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其实核心我理解,咱们作为建筑师怎么在多元化文化,多元背景的时代看待我们自己的建筑,自己的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思考这个问题,我以前看多一本书里面一个宗教的宗师谈禅的一番话,在没有参禅,不懂禅学的人看世界看山是山,看谁是谁,当人开始学禅的时候,在没有悟道的时候,他看到的世界是看山不是看山,看水不是水,当真正领悟到了,还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中国人民大会堂的建筑很朴素,因为它形成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多东西进来了,形成了很多国际性的东西,但是很多东西让大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一方面是文化多元的冲击,另一方面建筑师跟时代本身大众的脱离产生的现象。建筑怎么样给大家一个恰当的传播,把这种文化恰当反映在建筑上,在这个层面上我理解没有天生哪种风格,哪种流派存在高低对错,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成功的建筑采用了某种风格,某种风格,他照着这个风格就去做会成功,会失败,不是这样的,问题他做的是不是一个感人的,真实的东西出来。

  我做建筑行业是从无到有的东西,对于这种改造设计和创造世界的能力是很大的,后来我逐渐改变我自己的观点,自从我有了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女儿3岁多,我看她一天天长大,慢慢开始说话、走路,有思想,我其实没有教给她任何东西,但是是自然的力量,她会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学会很多东西,而且这些东西怎么学会的?用什么方式反映对语言、对世界的认知,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会做出很多东西。

  可能用最真实的语言,用最朴实、真实,而且真正属于事物本身语言来说话,真的是很可贵。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进行自由发言。


图为 超城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车飞

  【车飞】:我想今天的主题,中国建筑,中国性大家讨论了半天,我一直在讲,我本身是一个满族人,如果是300年前,可能中国性跟我没关系,我之所以讨论中国性,我现在说中国话,长的跟中国人一样,我在北京生活,这就是我想的中国性。中国性有没有跟其他的,日本性、美国性、德国性有没有?我觉得有点病态的现状,把材料做的那么细致,这个细致不是加工的细致是一种思考的逻辑性,我想这是它所谓连贯的本土性质。

  我想中国的建筑,也不一定看那么多不一定过分关注追求中的建筑,我们今天讨论追求中的建筑,看一看现实中的建筑,中国的建筑30年来从数量上我们是世界第一了,这些建筑在我们社会中是一个什么状态?提中国建筑本身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说法,就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或者说这个状况通过我个人的观点,我们现在国家就是有中国特色的新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建筑,这是我们建筑的状况,这样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建筑?有可能是好的建筑,也可能是差的建筑,通过我自己的实践来说,我想分析理解这种现状,尽量利用我们强大体制优点去发挥它在建筑中的潜能。

  谢谢!


图为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教授 张路峰

  【张路峰】:我利用有限的时间说点观点和体会。

  今天本来带着一个非常愉快的心情来参加这个发布会,我翻了这本书挺高兴的,这里面有很多方案很少见到的,特别是周榕老师说了一席话之后整个心情很沉重,然后我们建筑师好象都是在自我批评,我完全没有这种音响,我开始怀疑我拿到这本书是不是跟大家一样,我觉得这本书很好。

  《年鉴》不是选秀,不是评优,它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收进去,我觉得《年鉴》的作用是这样,我看过其他国家的《年鉴》,他的《年鉴》跟我们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我觉得《年鉴》应该出一本英文版,对建筑师走向世界,对整个行业都是有好处的。

  我觉得根本不是建筑教育出了问题,从幼儿园就出了问题了,你要找一个独立人格到大学里面找的话就晚了,大学里面学的都是工具性的,就是你拿来东西就是来干活。

  可是人家做的时候,你在旁边说,或者做人我要创作一个不朽的建筑是不可思议。

  我前两天刚从罗马回来,文艺复兴时期有很多作品,包括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它的作品都是在教皇的剥削下痛苦在那儿创作,最后成为了不朽,或者我们那些前辈盖长城、金字塔,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东西会名垂千古,他就是做他当时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建筑师应该解决问题,用当代社会提供的条件来解决问题,回答问题。

  你在创作的时候,把它当做一种艺术,或者一种文化,我觉得那个不自然,你让它成为文化,它也成为不了。

  创造民居的人从来没想到过被人研究,他就是在研究,就是来回答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年鉴》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水平的写照,并不是可耻,中国艺术研究院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谢谢!


图为 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 齐欣

  【齐欣】:在中国做建筑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比如说同样一个设计,它的完成度在发达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一个是跟刚才布总说有点关系,我们现在社会有点逼良为娼,你想踏踏实实的做一个房子,没人让你做。

  那天咱们谈了半天建筑没太讲建筑背景,我们建筑背景是城市,我们现在这个城市就是乱七八糟,有高有矮有胖有瘦,有东方有西方的全都缴获在一起,中国古代没有城市建筑,延续到今天有城市建筑,然后有一堆堆在城市里的建筑,堆积在城市,这种状态是对得,还是不对的?我觉得不管它是对的,不对的,多少变成不可逆的趋势。若干年前欧洲人到这里来怎么讲整体,怎么讲城市,现在逐渐变成受我影响,然后开始乱建开始高高低低的乱建,现在又变成社会需求和社会多元,社会需求从中国角度来看,它特别有意思是社会主义极端资本主义化和资本主义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化,使得两个社会开始在接壤,接壤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我们开始往资本主义进军的时候,市场化的时候,完全是土地投机在控制着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从规划角度不太知道咱们能不能规划城市,至少能不能规划处一个城市的形象,我们只能去适应它,我们规范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操作行为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谢谢!


图为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教授 费菁

  【费菁】:到迄今为止我们是29个人,我是第30位,我是唯一一个女性发言,而且只留给我一句话。

  谈到女性,作为女建筑性,我一直不是强调我的性别,而是强调女性的思维,女性的思维特别适合我们今天讨论的大题目,就是多元化的发展。

  怎么理解“多元”?实际上“多元”是一种多视角,多方位,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思考,或者不同时间段的思考,比如说我们在说到“中国性”我可以有很多理解。

  后天就是端午节,屈原是什么?是掉江自杀的懦夫,也是我们历史上很伟大一个人,可以有很多理解。

  我们理解一件事应该有不同的视角。

  所以,我的结论是必须要很好的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而且这个自己不是一句话能了解的,你要通过别人来了解自己,不是你自己可以了解自己,有越多的人了解你,去跟里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才知道你的人格有多少复杂,有多么多元。

  谢谢!节日快乐!

  【主持人】:有请刘托先生做总结发言!

  【刘托】:谢谢大家,这次学术论坛主要是促进大家的交流!


图为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刘托

  中国30年改革开放以后,建筑界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在文化交流方面,相对来说还是非常苍白的,这方面的欠缺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想不管从什么层面,什么角度来看,促进这方面的对话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也想在以后的阶段做更多的工作,为建筑师和建筑界提供对话的机会。

  我想建筑师本身和非建筑师的交流,而且是建筑界和非建筑界的交流,而且现在对于建筑师和专家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能够促进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刚才大家谈到很多创新的展望等问题,实际上这几年城市发生很大变化,造成很多遗憾。

  但是现在咱们乡村还留存着传统文化也好,或者是文化积淀这种遗产也好,也需要建筑师在这方面进行关注。这方面还没有引起文化界,特别是建筑师的关注。

  另外,我们还想期望在建筑评论方面在国内还有很大的空间去工作。

  建筑评论在中国当下还是比较苍白的,建筑虽然发展很快,但是建筑评论发展还是非常滞后的,应该整个社会各方面层面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促进建筑界的健康发展。

  另外,就是感谢各位朋友的与会,我代表中国艺术学院向大家表示感谢!

  【主持人】:下面的论坛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乐居简介About Leju广告服务合作伙伴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会员注册产品答疑客户投诉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400-60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