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地产新闻 > 正文

楼市八大迷局亟待破解 房价涨跌言论令人费解

http://house.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0:39 《今日财富地产SHOW》

  购买能力 泡沫多少 均属悬疑

  《今日财富•地产SHOW》记者:东木

  购买力迷局:

  有多少人买得起房子

  疑点:目前我国的房价收入比正常吗?

  缘起:房价收入比问题一直是业界关注的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在地产新政出台后,房价收入比问题也备受关注。

  悬疑色彩:★★

  观点一:

  我国房价收入比不算高

  有人认为,对于我国居民的收入,有两个事实需要考虑:一是纳入中国家庭收入统计的数字,只是全部家庭收入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块隐性收入没有统计进去;二是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居民收入增长很快,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北京人均收入增长连续8年超过10%,而房价年涨幅则低于10%。这个数据是变化性很强,统计数据未必准确。

  也有人认为,我国城市居民真实的收入状况并不透明,以至银行在贷款时都无法按其公开的收入评估贷款的风险,只好看这个购房者从事什么职业,估计除公开收入外大致有多少实际收入。多年来,房价收入比并没有多大改变,但房价连年上升,购买支撑力很强,说明光看理论数据未必能很准确地预测市场。

  还有一些人认为,虽然按相关统计口径房价收入比有些高,达到10倍以上,但这样的统计方法不合理,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指标应该是指中等房价与中等家庭年收入之比。现阶段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买到自己的房子,因此,商品房只能先考虑中高收入的群体。像北京、上海、杭州这样的中心城市除本地需求外,还有大量高收入的外地置业者,对于这部分中高收入者而言,房价收入比不高。至于低收入者,国家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而不仅仅把他们推向市场,因为市场不可能容纳得下所有的低收入者的。

  观点二:

  我国房价收入比过高

  资料表明,2004年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大部分套房销售价格(按每套房屋100平方米计算),与户均年可支配收入(按户均3.4人计算),比率都超过6,其中北京、沈阳、贵阳、南京、杭州、温州、大连和西安等城市的比率都超过了10。

  有专家认为,其实目前政府更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老百姓能不能买得起房,房价与收入是否成合理的比例。按国际公认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是4至6倍,但我国房价收入比之高,让很多居民都感到难以承受。近一两年时间里,浙江省平均的城镇居民房价收入比已经高达9.6倍,杭州市的房价收入比更是达到11.3倍,既严重偏离了市场规律,又大大超过居民的承受能力。而在上海,有些黄金地段的住宅,普通民众不吃不喝100年也买不起。

  经济学者尹中立认为,“在房地产供需两旺的背后,隐含着相当大的危机”,上海房价远超普通市民的收入承受能力,房价收入比达到12至14倍以上,已经到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一般来说,平均房价与平均家庭收入的比率在5左右比较合理,即使是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前的香港,房价收入比也只有11倍。

  《地产SHOW》总结:房价收入比的争论由来已久,今后也将继续争论下去。只要存在利益分歧,那一定会有利益争端。这场争论的是非其实当事人心中都很清楚。撇开争论本身不提,我们殷切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

  泡沫迷局:房地产泡沫有多大

  疑点:房地产业有没有泡沫不再是疑点,大家关注的是泡沫到底有多大。

  缘起:2004年10月,谢国忠发表分析报告《有史以来最大的地产泡沫将在近期破裂》,这让国内房地产泡沫论争更加如火如荼。

  悬疑色彩:★★★

  房地产泡沫问题这几年都是讨论热点。早在2001年左右,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就说2002年楼市会出现严重的泡沫,但令人惊异的是,2002年其实正是上海房价开始“腾飞”的一年。某些房地产大腕也得意地说:有人年年都说有泡沫,可是房地产市场年年都健康地发展。这现象让很多人迷惑,不过随着房价飞涨,持“有泡沫论”的声音也越来越高涨。2004年,在关于房地产泡沫的论争达到沸点状态。

  到了现在,已经不再是楼市有无泡沫的问题了,而是这个泡沫有多大?是不是正常的范围内?

  对于泡沫,社会上一直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在交锋: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固然存在泡沫,但很轻微,房价还应该进一步上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楼市泡沫已相当严重,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的时候。

  观点一:

  不存在整个行业的泡沫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表示,北京、上海的房价“高得让人承受不了”,但他同时认为,从全国总体来看,中国不存在房地产泡沫,“泡沫”只是迷雾,根源在于结构,城市房地产过热只是局部的,并不存在整个房地产行业泡沫的问题。厉教授曾在2004年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房价的上涨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就存在着泡沫隐患。恰好相反的是,人们的居住水平会随着行业的良性发展稳步提高。

  有的人认为,房价的上涨,主要是因为需求过大、地价上涨、建筑成本提高等原因,综合这些因素,房价的上涨是正常的,当然也会有人为炒作的因素。

  观点二:

  我国房地产泡沫已经很严重

  对于从总体来说全国不存在房地产泡沫这个问题,专家易宪容则认为,就房地产泡沫的定义而言,它本来就只能集中在少数城市之内,本来就没有全国都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可能。“在中国大城市出现房地产泡沫,还要用拿小城镇的房地产价格来比较吗?”

  一些坚定的“泡沫论”坚持者表示,从过高的房价收入比、住房空置率不高、房租背离房价等等方面考虑,楼市存在泡沫是毫无疑问的,尤其上海这个焦点城市显得更为严重。有细心者甚至分析认为,上海的房价已经快赶上日本东京的房价,但人均收入只有东京人均收入的1/10,这是典型的泡沫症状。

  《地产SHOW》总结:有人说,无泡沫论者主要是开发商、炒房者及其代言人,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的领导,他们只考虑自己所得利益,至于楼市是不是在积累泡沫,有没有可能最终破裂,他们并不关心,甚至为了利益而否认泡沫的存在。这样的看法是否属于偏见?我们无意进行判定,还是让大家去裁决吧。对于这个争论多年的悬疑话题,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楼市迷局:

  怎一个“疑”字了得?

  2005年对于楼市来说,是个多事之年。政府的调控措施一招紧接一招,短短两三个月就打出一套有史以来最猛烈的组合拳,威力之大,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开发商和炒房者,也许会有窒息的感觉,尤其是实力不足者和被深度套牢者。

  然而,在《七部委意见》颁布一段时间之后,本以为应该晴空万里,能看得真真切切的楼市,却仍然笼罩着一重接一重的迷雾,没有多少人能看清方向。在这样的一个迷局中,每个群体都在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或阐述自己对楼市的观点:有的喊供需关系不平等迟早会引起房价上涨,有的喊北京房价下降30%上海房价应该下降50%,也有的喊房价下跌对老百姓没有好处。从各地楼市中传来的消息也是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对同一个城市的同一类事件,居然会有截然相反的报道。

  真是混乱的局势,让人疑窦丛生。

  这段时间网上流传一个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称上海某高校一位房地产专家,居然也参与炒房,还同时炒了10多套房子。对于这件事情,有人义愤填膺、破口大骂,也有人痛斥为谣言,一时间争论得不亦乐乎。这样充满悬疑的事情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我们看看热闹就好。

  小道消息传得如此绘声绘色,大道消息也不遑多让。

  按常理,在如此严厉的地产新政颁布之后,吃了“药”的楼市怎么也该打几个喷嚏表示一下吧?于是,5月中下旬乃至6月初的时间里,关于房价下跌、中介倒闭、炒家愁得“一夜白头”等情况的消息成为大多数相关媒体的主流报道,上海因为独特的地位也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城市,但没过两天,上海就有房地产局的官员出来辟谣,说上海房价没有下跌,反而稳中有涨。双方观点对碰,留给我们的疑惑是真相究竟如何?房价到底是涨还是跌?

  在这样很不明朗清晰的楼市中,还有很多迷局的真相不为我们所知晓,比如“地荒”迷局、热钱迷局、言论迷局、购买力迷局、泡沫迷局……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

  其实,在这些迷局的背后,牵涉的是利益博弈的关系,为了尽可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每个相关集团都竭尽所能,让局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发展。购房人希望能买到合理价格的房子,开发商和炒房人希望能通过房价上涨获得更大的利润,国家则希望能让过热的房地产实现软着陆,希望实现一个和谐的社会。要实现多方力量共赢的局面非常不容易,但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国家最大利益,以及在全体人员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普通人群的最大利益。

  政策措施迷局:年内会有新举措

  疑点:政府在年内会不会还有新的措施出台?

  缘起:去年宏观调控后,房价不降反升。

  悬疑色彩:★★

  悬疑一:

  政府年内还有

  新的措施出台吗?

  前一两年在央行“121”号文和国务院“18”号令出台之后,不少人认为房价将会稳定下来。但宏观调控结果,却让绝大部分人都跌了眼镜,各地房价竟然不跌反涨,特别是上海的房价更陷入了疯狂飚升的时期,价格上涨之快,购房人排队之踊跃,楼市一片牛气冲天。

  因此,今年国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针对把房价炒高的行为,颁布了一系列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地产新政的威力如此巨大,让楼市一时间感到不知所措,举目望去,只看见一片混乱状况。很多消息认为,上海等城市的房价已经开始下跌,也有消息认为房价平稳,甚至还有官员出来“辟谣”说上海房价不跌反涨。

  显然,这一系列政府调控的杀伤力也许尚未能清楚地获得答案,但政府调控给相关群体的心理压力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样局面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会不会趁热打铁,再出重招,彻底掀开蒙在楼市脸上的面具,还楼市一份真实面目?这是很多圈内外人士关心的话题。

  有人认为,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非常迫切需要扩大内需,高昂的房价是一个障碍,这样就需要把房价降低,因此假如房价在三四个月后没有下降迹象的,应该会有后续政策的出台。也有人认为,政府的目的只是想保持房价的稳定,倘若房价变化幅度太大,对社会和谐会产生影响,因此如果房价能在目前价格的基础上保持相对的稳定的话,短期内不会再出台单纯针对房地产业的政策。

  悬疑二:

  各地措施会有

  什么样的力度和变化?

  配合中央出台的政策,各地也会根据当地的情况,对政策的细则做相应的解释。例如,建设部要求各地公布普通住房标准之后,北京把套内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被视为“非普通住宅”,需交纳3%的交易契税;上海定为140平方米;广东定为120平方米;深圳把普通住宅标准分界线定为144平方米。

  因此,各地制定的政策细则,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有人认为,各地方政府对房价变动的看法会有差异,因此在细则上调控的尺度可能会不一样,这个尺度差异也就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它对各地房价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地产SHOW》总结:不会有一成不变的政策,政策总是根据相应的情况来调整。就目前形势而言,三四个月内恐怕不会有大的调整,但年底前,预计政府会有针对这几个月房地产发展局面进行调控的措施,估计很可能是金融方面的调整。

  房价涨跌 地荒论断 全是谜团

  房价涨跌迷局:房价消息令人费解

  疑点:真实的房价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

  缘起:《七部委意见》颁布之后,楼市传来一片看跌的声音。而上海房价下降、中介全线败退的消息也成为各相关媒体、网站争相报道的内容。

  但就在各种扑朔迷离的消息层出不穷时候,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庞元在6月3日却表示:地产新政之后,上海房价并没有大跌,而是稳中调整,总体微涨,上海楼市依然健康发展。

  悬疑色彩:★★★★☆

  消息一:上海房价下跌

  2005年,政府出台一系列地产新政,矛头直指这几年急剧上扬的房价,尤其以《七部委意见》最为严厉。一时间,楼市“风声鹤唳”,但“空方”看跌的声音更为响亮一点,尤其是关于“焦点城市”上海房地产业的报道,更是让人感觉“楼市寒流”已经来临。

  各大小媒体纷纷传来《新政令上海楼市交易几近停顿,火爆场面一夜蒸发》、《居民买房意愿降至历史最低,上海居民反应最强烈》、《上海炒房人“一夜白头”,中介难撑炒家被套》等消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甚至撰文大胆提出:房价哪里曾大涨哪里必大跌,上海房价应该下跌50%,否则,国内房地产价格要得到稳定、房地产投资过热要得到抑制是不可能的。

  消息二:上海房价稳中有涨

  然而,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庞元在6月3日却直接否定了媒体说法--有报道称上海6月1日比前一天房价下降1426元/平方米。他认为,评价房地产市场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个别楼盘的涨跌论述整个市场的涨跌,“这里有一个权重关系,还要分析在上海所有的2228个楼盘中,位于内环、内外环之间以及外环的楼盘比例,综合各种数据才能得出结论。”庞元还称:“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不会大起大落这是肯定的,政府会很好地把握调控力度。”

  同时,也有一些媒体报道“上海楼市降价不降温,中低价房在追捧下走热”、“中介巨头从容应对楼市低潮,争上海楼市的未来”等等。

  《地产SHOW》总结:在短时期内,报道上海房价涨跌的消息可谓漫天飞,而内容相左的消息也比比皆是,让人无所适从,仿佛正处在房地产的乱世之中。“看空”和“看多”的声音都很强大,究竟哪一方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让我们过四五个月后再看答案吧,估计基本可以水落石出了。

 [1] [2]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楼市新闻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 产 狂 搜
关键字
热 点 推 荐
房屋转让营业税细则
7部委出新政稳定房价
北京6月新盘全接触
新浪房产每日购房情报
中国明星如何装修家
最新预售楼盘信息
新浪评房团强势出击
六一快乐儿童房
懒人装修全攻略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