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综合体商业项目开发环境通盘考量

http://bj.house.sina.com.cn/biz/  2010年09月19日10:55  新浪乐居商业地产频道

  主持人:第二位演讲嘉宾是来自美国Mix  Studioworks公司的总裁Brian  Honda先生。也许大家对于Brian  Honda先生不太熟悉,但是对他曾经做过的项目是比较熟悉的。

  Brian  Honda先生1977年毕业于夏威夷大学环境与艺术系学士学位;1980年获得加州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建筑硕士学位。Mix  Studioworks公司建立于2005年3月的Mix  Studioworks公司,是一个以忠于分享Brian先生对每一个项目的热情和关注的特殊集合团队。利用过去20多年建立的一个多学科、具有广泛创造性的协作网络进行工作。他演讲的题目是“对综合体商业项目开发环境、人群与时间的通盘考量”,大家掌声欢迎!

  Brian  Honda:对综合体商业项目开发环境、人群与时间的通盘考量

主持设计师、现美国Mix Studioworks公司总裁 Brian Honda
主持设计师、现美国Mix Studioworks公司总裁 Brian Honda

  Brian  Honda先生: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和我进行交流!我有两个小时的讲座时间,这时间够不够主要看大家对我的关注程度,有可能很充裕,有可能不够。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对综合商业项目开发环境、人群与时间的通盘考量”。我们知道综合体的商业项目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是要综合性考虑的,我一会儿会具体的谈一下。

  因为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建筑设计行业的专家,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讲的不会很深入,但是我讲其他的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项目综合开发的环境、人群与时间。我们知道项目开发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人会影响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进一步来影响人。

  我们知道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说,他们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方面的利益,是不是能够赚钱。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在一个项目的设计的时候,也应该以人为本,从人出发,最终有要归结于人。刚才藤贤一先生也讲了时间的要素,我们之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往往有时候设计师会认为一个项目建成了就完成了,从我们的角度说,在项目建成的那个时刻,其实才是刚刚开始。

  我首先谈一下发展趋势,而我认为发展趋势并不是一些短期的态势,而是一些长期的观察,还有长期的一些经历。在此以后,我会更宽泛谈一些建筑设计的各个重要要素。在此以后,我会具体谈一些项目的案例,更好解释我在之前所谈到的重要的要素。

  首先,谈一下发展的趋势,我主要围绕着亚洲,尤其是中国,主要谈的几个国家是中国、韩国、日本,同样也包括中国香港。现在在城市里发展一个项目,往往将以前使用的地块进行清除,在清除的基础上再盖新的项目,这是在城市发展一个新的项目的趋势。

  我会谈两个日本城市的项目,首先是Fukuoka城市的项目,刚才藤贤一先生也谈到这个项目,它已经完成14年了。大家可以看到右上角的图,是这个项目建设之前的一个平面图。这个项目周边,已有的建筑和物业是很丰富的,但是地块的周围是比较空旷的,会影响到这个地块。大家可以看到,本来这里面有几个主要的物业,右下角的是一个地铁站,左下角的是一个零售中心,上面是一个商业区,中间蓝色的一块是休闲区。

  尽管中间有一个休闲区,将它们连起来,但是因为这三个区本身相距非常远,有1公里的直径距离,所以连接起来并不是很方便。所以,当我们建项目的时候,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进行设计,使三个区域本来直径有1公里的区域面积,能够更好的衔接到一起,更好的连接。所以,我们通过在这个地块,设计很好的和另外几个物业去的动线,使整个区域有非常好交通连接。

  由于这种有机的连接,整个地块的人气以及商业价值都在不断的提升。大家可以看到,综合商业环境的重要星,有比较好环境,有比较好的交通枢纽的连接,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地块的物业能够有机的,自然的进行发展。这个项目是在东京,以前这个小的地区本来是一个桥梁,一个通道,走廊的功能,直到在这里建了这个Roppongi  Hills。以前周边有银座,还有其他的几个地方,Roppongi只是很小的一个地方。这个地区整个的建地面积是11.5公顷,开发面积是75万平方米,而容积率是6.55。

  右上角这个图,是50、60年代的时候这个地区的照片。这个地区大概有400家左右的业主,所以在城市里发展新的物业,要让这一部分的业主出去,在这个地块的基础上再建立新的项目。如果500年前大家看到这个觉得是要打仗了,其实这是现在发展进程当中的一步。

  这是这块地区的动线图,红色的区域是Roppongi地区。大家可以看一下动线图的方向以及它们衔接,不仅在Roppongi本身自己的动线非常重要,而且跟另外几个地区的枢纽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Roppongi在中文里叫六本木,本来六本木是非常小的一块,因为有了这样的衔接,极大的拓宽了这个区域的面积。由于比较好的交通枢纽的连接,以及非常有机的城市发展,本来很小的一块商业区,现在发展到了很大的面积。

  有可能开发商认为,当进行一个项目开发和设计的时候,要和其他地区进行竞争,其实不是这样的,最好的是实现合作共赢,要和其他的地区有机的很好的发展。如果整个地区交通都非常方便,比较具有吸引力的话,人们自然会到这个地区,如果你比其他地区更有吸引力,他们会首先到你这个地区来。所以,六本木本来是很小的,因为非常合理有机的发展及自己本身的面积拓宽了,有了非常有活力的发展前景,也可以和其他的像银座这样的商业区进行竞争。

  这个项目是香港的一个项目,Langham  Place。大家都知道香港的土地价值是非常高的,所以往往容积率也非常高,往往盖的都是塔楼,而且有非常高的垂直高度。比如日本的运河城容积率是5.5,而刚才六本木的容积率是6.5,而香港的这个项目的容积率达到14.5,所以我们在有限的环境之内必须想到新的方法。

  这是香港的一个项目,容积率是非常高的,这也是一块富裕程度非常高的商业区。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在香港的九龙半岛上,这个地区是全世界人口居住密度最大的一个地区。

  其实,在人们开发一个项目的时候,往往希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来进行消费。但是在香港,其实已经有这样条件了,因为这里的人口密度已经非常高了,一小块的面积就有50万人口,吸引人太多的话,就会过分拥挤,这也是香港的一个特别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街区,非常非常的窄。尽管有一些非常窄的街道,但是街道上有很多的跳蚤市场,还有集市,所以非常的拥挤,这在香港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我今天的主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开发的整体环境,我谈这个环境其实还是硬件方面的环境,比如这一块本身拥有什么样的基础设施等等,但是与此同时,这些环境还包括一些其他的软性环境,比如说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等等。我们要开发的建筑,一共有15层,地上有13层,地下2层,所以是那种很垂直的楼。所以,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因为香港人可能已经适应了在马路上,小的跳蚤市场上去逛街、购物,已经习惯了走平面市场,如何让他们更希望爬楼,到更高的楼层去购物,去逛街,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刚才谈到的是在本来已经盖好的基础上,再建这个楼,还有一种是本来什么都没有,在一个全新的地方进行项目的开发。

  这个项目在韩国,韩国本来人口不是很多,大概有1500万的人口,但是大部分人住在首尔,首尔本身的城市已经比较拥挤了,所以它不断向外扩张。

  这个是在韩国的一个叫M-cieta的地方,这个地区以前是荒地,可能种一些水稻等农业作物。跟刚才的项目不一样,刚才那个有400个业主,这个是只归一个业主。面对一个问题,在这里面要建一个密度很高的城市。

  首先,规划的是要建一个高速铁路的中转站,在此基础上要进行整个城市的规划等等其他的一些设施。往往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前这片土地是一无所有的,你规划的时候往往会加入很多的东西,这样的话确实很有逻辑,但是不同地块之间的互相关联,以及有机度往往不够。

  比如说这个是地铁站,这面是停车场,本身自己规划得挺好,但是互相之间的衔接不够,其他的地区也是这样。所以,我们主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在整个的社区内部进行更好的衔接。

  另外一个项目,这是首尔城区,离它大概30公里的地方是韩国的另外一个城市。这块本来也是农业用地的地块,这儿本来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规划,这里面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以前就是农业用地,种的一些农作物。它可能要比刚才谈到的第一个趋势,进行规划要简单,但是也有难度,因为这个基础实在是太简单了。同样,这个项目重要的工作,也是从地铁站,或者地铁站到其他地区之间的衔接。

  这个也是复合型的一个商业,其中包括住宅,包括写字楼,也包括一些零售等等。

  第三个趋势就是填海造地。大家可以看到这一块地区是东京湾附近的发展情况,蓝色的是1900年之前的情况,紫色的是1900年到1955年,当时填海造地之后的情况,大家可以根据这个图看一下。黄色这块是日本发生经济泡沫之后情况。大家主要关注黄色的地区,比如以前这边有机场,这边有迪斯尼公园,同样,这边也建了一个机场。

  实际上中国也有这样的情况,随着中国快速的发展,对于土地的要求面积也是越来越大,新建了很多新的城市,可能规划也只是进行一些硬性方面的考虑,并没有考虑到人们使用功能的有机性和合理性,可能这个趋势是美国首先开创的,但是亚洲很多的国家也都遵循了这样不良的趋势。

  这个地区有145公顷,这个地区包括一些商业区,包括酒店,还包括一些休闲区等等。

  这是日本中心的一块地区,这是大阪。这个地区是Rokko岛,也是在日本通过填海造地所建立的一块地区。这块地区面积有665公顷,中心的地区主要是一些住宅,还有一些商业区,但是人们并不认为周围有水源是非常有利的因素,也没有人关注这一点。这边有一些街道等等,把它们衔接起来。

  实际上在日本,这种通过填海造地所形成的项目,往往发展得并不是很好,因为人们往往可能光注重设立一些基础设施,并没有关注以人为本的细节,所以很多业主让我们过去帮忙注入更多的活力,更有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图为 现场PPT演示
图为 现场PPT演示

  这是我们一个项目的平面图,本来很多地块或者物业都是分割的,我们通过加了很多的元素,增加了很多的动线,使各个项目的物业能够连接起来。

  这个项目,中心几个是密度非常高的几个塔楼,周围是相对密度比较低的,像一些休闲区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机的结构。所以,我们核心的理念,尽管很多的功能区本身有各自的区分,但是它们之间有有机的联系,所以有更好的协同增效的效果。

  底下的这几个也是很好的例子,本身也可以当成一个小的社区,小的城市,但是通过有机的连接可以实现更好的功能。

  在日本出现的一个情况,由于70年代末发生的经济泡沫,所以本来规划很好的项目不能继续设施,有的可能就成为了烂尾楼。

  另外,也是在日本的项目,通过填海造地形成的小岛,这是整个小岛地区。这个地区当时设计的时候,是属于比较分散的设计风格,并不是很集中,这个小岛有180公顷,把这个岛的各个地区都用上了,等于是很分散的。所以,我们这种想法,是希望把这种分散的设计让它更为集中一些,更为有机一些。比如说将一些住宅区,还有一些商业区,把它们集中起来,使原本1.7的容积率能够得到提高。

  所以,我们这种设计是让离海边最近的这块容积率比较低一些,让里面的容积率提高一点,按照这种情况进行设计,是人们居住还是比较分散的一种情况。所以我们充分利用了离海边比较近的区域,享受海边的优势,使之成为协同增效效果的一个小城。

  我们在海边建了一个更有机,更具有活力,更有灵魂的小城,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非常的分散,没有任何的重点。

  当然,和任何的城市一样,我们也有各个不同的功能分区,比如休闲娱乐区、商业区、文化区等等。刚才藤先生也谈到了,往往当设计一个城市的时候,你希望设计完之后3年建成就可以使用,其实没有这么简单的,即使你建成之后,也是按照你的公式所建成的城市,并不是有机的整体,在功能上也不会非常的合理。

  其实,我也可以给大家做一个比喻。就像做饭一样,如果想有非常美味的饭菜,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准备,如果想三年建成一个城市,像吃方便面一样,这样可能会很快,但是味道会差很多。

  这是刚才那个项目建成的情况,本来规划的很小,但是目前只建成像娱乐区的一小块,中国和日本不一样,中国可能发展得很快,一些规划可以很快的实现,但是没有任何事情都是绝对的,中国不一定能够永远都是这样。

图为 现场PPT演示
图为 现场PPT演示

  这是香港,这是老的香港的一个地图,大家可以看到黄色这个线,以里都是老的香港,以外就是在过去100年经过填海造地所形成的新的一块地区。当然,不能说这是不好,其实这是很自然的,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剧增,肯定需要面积,但是如何构建这个地区使它更为合理?

  大概80年代末,90年代初,尤其在90年代,使用填海造地所形成的地区进行综合性的物业发展,成为非常时尚的趋势。实际上这是2000年当时我所参与的一个项目,当时也是面临着公众有很多的意见,当时有很好的想法,由于设计不合理,公众有很多的意见,而且政府也有很大的压力,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个地区还没有建好。所以很多时候,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像中国一样,这个是韩国,韩国的填海造地有530公顷。这是在韩国西南地区沿海建的一个面积比较大的填海造地的一块地区。

  这是土地面积自然扩充的一种情况。

  最后一个趋势,在已经形成的城市建筑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好像是一个医生一样,你要进行手术,首先要了解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来改善它的状况。比如说,以前有一些项目,由于要使它更为可持续发展,比如要保留以前文化的遗址,不能完全的拆除,只能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翻新,形成一些新的物业项目。

  这是在香港,Causeway海岸,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购物区。这是通过Google地图来看这个地区的画面,道路是非常的多,而且交叉的也不是很合理,所以有一些混乱。我们要做的就是研究现有的情况,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来做什么,改善这种状况,使它的整个衔接更为紧密,更为合理。

  这是我们过去的一个项目,为了能够使以前分割的地区实现统一,所以我们会往往做一些动线的分析。

  下面再谈一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就是城市的翻新,也就是综合性的物业。首先额,我想谈一下综合性商业定义是什么?就是在同一个项目里面,有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有很多不同的风格。所以,可能大家认为这是非常简单的,在整个项目里面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建筑,按照一个公式给它们拼凑在一起就可以了,这只是学术上面的一种想法。

  像大家可以想象的一样,很多化学按照公式所做的一些东西,尽管按照公式是正确的,但是造出来之后,发现并不符合人们使用的情况。尽管这些元素都在,但是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很好的互动,可能效果并不会让人感到满意。所以,当有了综合性的商业之后,大家就要考虑我们来如何衡量这个商业是否成功呢?

  比如说很多人都会认为,衡量成功的标准,就是你能不能很快的赚到钱,收回成本。即使有时候你做到这样了,也并不是一个长久的成功。有的人可能会想得更多一些,他们认为长期的经济上成功,社区的反馈是重要的,但有可能有时候想得也不够长远,有可能在刚建成的时候满足社区的要求,但是不能维持长期的满意度。我们认为一个正确的理念,要有更为长期的视角,要考虑到人和项目之间的互动,共生的情况,而不是获得快钱,短期的成功,要有可持续性的发展。

  所以,我们觉得一个项目的成功,其实不是当它建好之后就成功了,其实建好只是长期成功的一个开端。我们认为实际上,进行复合型的商业开发是没有固定的公式,我们追求的目的是实现独特的,一个真正的一体化。为了更好的谈一下复合型商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我也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当然,我们的目标是实现独特的,真正的一体化,比如说我们用手机举例。手机包括软件、硬件,还包括它的操作运营。比如说它的硬件相对于我们这种项目开发来讲,包括建筑物本身,以及包括公共区域。我们设计师往往也是比较关注这个方面。所以,比如说像iphone,你拿到一个iphone,这些硬件都有了,但是你要很好的使用它,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在软件方面可能包括一些你开发的设想,同样我们认为和开发商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设计师有必要了解开发商或者未来的业主他的租赁战略是怎么样的,以及销售的战略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可以根据他的一些设想,将我们设计相应的进行改善。

  对于复合型商业来说,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吸引到更多的人来到公共的区域,来购物,来进行消费。所以在这里面租赁的战略,其中包括零售以及休闲,这一块是最为重要的。同样,非常重要的是运营的情况,可能人们很自然的会想到,这肯定包括从租户那里收到房租。另外,帮助业主或者租户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帮他们收一下垃圾,灯泡坏了换一下灯泡。但是大家是不是觉得好像缺了什么?他们没有考虑到对人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我们认为比刚刚谈到的两点更为重要的是,你要关注你的客人,你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实际上,业主往往要从租户那里收到房租,所以和他们之间搞好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和租户实现这种共生。

  而不仅仅是收垃圾、换灯泡这么简单,要有一个长期维持和顾客、业主、租户之间的良好关系。实际上,这三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我觉得不光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如果仔细观察,对一些项目有足够的经验,你也会认可我这种想法的。

  我们现在回来重新衡量成功,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能吸引更多的人。你可以比如说增大规模,调整结构,使你的物业更具有吸引力;第二点,让它们更长时间的留在这里;第三点,如果你能做到前两点的话,你还是要让他们能够更经常的回来。所以,如果要能做到这三点的话,你有一个忠实的顾客,他的价值相当于其他地方的一个顾客,因为他们能够在这儿待更长的时间,而且经常回来。所以,我认为不光是专业的设计师能够理解这一点,这也是一个常识,能够实现这三点就是成功。

  这是我认为的非常全面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下面我会讲一些案例,同样也是刚才谈到的几个地区。

  我大概会很快的讲10个项目,第一个是运河城,后面是规模相差不多的项目。大家可以看到容积率各有不同,比如前面的是5.5、6.5,后面的比较低一点是2.5,但是香港突然上去了,是14.5,韩国一个机场的项目容积率非常低,只有0.3。尽管容积率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对于环境有充分了解的话,你这些项目都可以取得成功。

  这是一个运河城的项目,我谈的是无形的理念,让这个地区给人一种是城市里面剧院的感受。首先要有比较好的硬件条件,但是通过硬件能够形成更强的整体环境,同时也包括运营和软件。

  大家快速看一下这个图,这个图我们称为一个“运营图”,这是4个层级,底下是比较矮的一个楼层,上面是逐渐比较高的楼层,不同的时间会吸引人的情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楼层在不同的时间,在食物、休闲以及零售方面设置不同的功能区,能够更好的吸引人流。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从凌晨3点到凌晨3点的24小时分析图,让租户知道他们的店铺放在哪一层更好,在一定的时间能够吸引人流。所以,如果要是一个真正的一体化的项目,实际上不像大家想的,就像上班一样,比如早晨9点之前或者晚上9点关门就没有人了,其实一天24小时,一星期7天都对外开放的情况。

  这也是一个项目,它有14年的历史了,当时的时候是业主觉得经济条件比较好,想在这个项目后面进行扩张,后来由于日本的经济泡沫,只能暂停,这其实也是一种机会。可能在暂时的情况下,有必须好的设计,满足目前现有情况的需求。

  六本木这个地区也有这样的情况,尽管相对来讲密度比较高一点,就像刚才藤先生也谈到了,比如像运河城这个项目,实际上是用了17年的时间,时间非常长,可能在中国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对于六本木这个地区用了16年的时间,前8年是这样的规划设计,我们是后8年参与进来,优化了它的设计。这并不是代表着你们的项目进行了6年或者8年、10年之后再找我们,我们希望你们越早找我们越好,这样可能使成本更低。

  这就像一个微型的城市。大家可以看到尽管有非常丰富的城市化气息,但是也有非常自然的风格,人们非常喜欢停留。其实这个业主也是一个艺术品的收藏家,对于艺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在一些基础设施的周围或者附近放了一些具有艺术气息的物品或者设计,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觉得有钱的话,花的方式其实还是很多的。

  我们刚才也谈到了,一个项目建成的时候,才是它未来长久成功的开始,我们要综合分析它和周边地区互动的情况,来实现更大的协同效果。

  这是香港的西九龙的一个项目,我们觉得这个项目挺疯狂的,这两边的直线距离有1.5公里。我们知道主干线是在这里面,这里面也是人们居住比较密集的地方,尽管黄色面里面有一个铁路的中转站,但是到底有多少人会从这里通过呢?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的想法是在这里面设置更多的文化要素场所,比如博物馆、演出的剧场,来吸引更多的人。

  我们知道这是90年代开始的项目,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地区还是空旷的,还没有真正的进行开发,最近又有一些公司进行竞争,但是这一次是不是真正能够开发,还是一个问题。

  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因素其实就是时间,因为这个项目很大,而且也有很强的政治性,对人们的影响都比较大。实际上这个项目是15年以前是政府规划的,政府认为5年以内就可以完成,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因为这个项目太大,很难完成。往往想的2、3年可以完成的项目,其实都没有完成,因为难度太大。

  我们觉得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有一个比较现实的,比较可靠的时间表,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的话,人们往往按照虚拟的时间表进行工作,到最后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时间能够完成项目。

  有时候你越匆忙,越仓促,往往效果越不好。现在回到香港这个项目,刚刚谈到了这是一个垂直性很强的项目,地下2层,地上13层。我们也谈到了,本身周围有很多路面上小的集市,如何吸引人们走出集市,而爬到更高的楼层进行购物,这是一个挑战。

  另外一个也是香港的项目,它有18层,也是一个新的项目,它由于香港的土地成本提高,也是非常垂直的项目,也成为繁华地区项目开发的一个趋势。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口比较大,人口密度也相对比较高,街道是实际上是黄金线,地铁、铁路线旁边都是黄金线。对于中国来说不仅如此,可能两层、三层的位置也是黄金线,因为中国的人实在太多了。即使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可能三层还算比较黄金的楼层,如果逐渐的升高,像4、5、6、7层,再高可能就不是这样的,因为重力还会起作用的。

  当然了,可能有一些方法,比如使用扶梯或者电梯,帮助人们到更高的楼层,但是也需要人们付出一些努力的,也不如底下楼层的地点宝贵。

  这是刚才香港九龙的项目,有13层高,从地面往上看已经很高了。但是根据业主的要求,你也要去建。旁边有一个55层高的写字楼,而这边是一个13层高的零售。当人们在马路上逛的已经很累了,楼层又比较高,对我们来说如何让顾客上到更高的楼层,确实是一个挑战。

  一个方法,就是让人们感觉楼层实际上比实际的要少,让人们感觉不是15层,不是13层,而只有5层。你可以通过不同的租赁或者产品分类的方式进行实现。当然了,设计师肯定也能帮助你。

  这样一种方法,就是让整个项目倒过来,让人们感觉是从天上往下看,尽管是一种很奇怪的想法,但是如果能做到是非常有价值的。首先通过这样的动线让人们到达上面,因为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上面是一个数码效果设计的天空影象。人们上去之后,在其他楼层之间的衔接,是螺旋形的楼梯,让人们自然的盘旋而下。大家看得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个扶梯可以一下子上到4层,到这儿之后可以上到另外4层。  

图为 现场PPT演示
图为 现场PPT演示

  这是房顶。

  这是大堂,直接上去就可以上到很高,通过扶梯上去之后,盘旋而下,不再需要电梯或者扶梯。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业主给我们的反馈是,每年有700万的顾客光顾这个零售,可能他们就“住”在这里面了吧。

  这是香港以前的一个机场,因为这个机场已经荒废不用了,后来主要以红河楼为中心的一块地区。由于这块土地价值相对比较低,主要设计给像宜家这样比较便宜的、大的卖场使用。也是跟刚才项目同样的问题,楼层比较高,实际是18层,我们也通过设计显得楼层比较少,一共是5层。我们为了让顾客感觉更为简单,更为舒适做了这样一个设计。可以通过扶梯让人们直接上到上面。因为这块地块相对便宜,所以就没有必要进行开发地下的停车场,可以把车直接开上去停车。

  你通过扶梯上到更高的楼层,每一个楼层都有自己的特色,非常的吸引人。在最高一层有亚洲最大的溜冰场,从这里面也可以看到外面的海岸。所以业主说反重力的理念确实有效了,但是他们上去之后忘了下去了,很喜欢这里。实际上上层出租的费用要比下面的还要高,还要贵。

  这也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做的一个规划表。同样,不同的功能区,不同的时间,播放的音乐也是有所选择的。 

  实际上我们觉得设计师好像一个电影的导演一样,他们在导演顾客24小时的各种活动。

  这是香港的一个项目,在以前的项目基础上进行改善。

  这是在北京的一个项目,在三环上,应该是中国大饭店,是85年建成的。

  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家肯定都认识。

  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还在不断的扩张。

  没有这种总体的规划的话,各个楼实际上都非常的孤立,看起来好像是电脑芯片一样。我们当时就想如何进行更好的设计,使它进行有机结合。所以在街上设立一些新的功能区。

  这个大家肯定都认识了,是上海非常知名的一座建筑。

  这是上海的两个非常著名的建筑,一个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是经贸大楼,但是这儿附近却没有地铁,可能功能性有所匮乏。但是,另外一个设计公司觉得这不是问题。业主却希望这周围能够有更多的人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但是因为没有地铁通到这里,所以,这边的人相对比较少。

  我们当时帮助规划了首层大堂周围的设计,这是大堂里面的一层整个规划,还有流动的效果。但是我们觉得可能租出去并不是很容易,因为这块地区实在太小了,而且人也比较少。我们觉得这块,比如可以由一些公园或者一些自然的景观来吸引人。

  这是我们进行研究的一些各种不同的可能性(PPT)。

  我们觉得融入自然的因素,让人和自然更多的接触和融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会。

  这是在天津综合性商业的一个项目。

  这是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

  在广州也是相似的。本来项目的一些硬件设施也存在,就是如何让它们更好的进行连接。所以我们要进行设想,人是从哪里来,从哪里下车,整个的动线流向应该是什么样。

  这也是垂直性比较强的项目,是在武汉的一个商业区,它有11层。大家可以看一下整个11层的情况。我们也运用了分层的理念,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自然元素来吸引人们。

  这是青岛的一个城郊项目,周边的社区对于我们来说,和这个项目本身一样重要。尽管这个项目只有4层,但是有很多不同的分区,很大的一个面积,所以我们也希望能够在垂直上面有比较好的设计。通过我们设计,消费者会很自然的从1层上到2层,不断的再往上上。

  这是在韩国的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我们也利用到了自然的理念在里面。

  这是韩国另外的一个项目,刚才我们谈到了,这里面主要是动线的设计,其实公共场所也同样的重要。有很好的室外设计,对于建筑项目本身也有吸引力。这个项目会受到整个动线和人流流动的影响。

  我们认为大规模的城市项目的发展将会持续,尤其在中国,因为中国这个趋势才刚刚开始。刚才我们谈到了整个项目的背景是非常重要,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比如说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等等都非常的重要。我们觉得这其实这一种科学,不是一种公式,它要更全面。我们要记住,一切都是从人为开始进行设计的,最终也要归结于人,一切要以人为本。

  所以,我们觉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不光是一个楼本身获得成功,而是整个项目获得成功的关键。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像我反复谈到的,项目完工的时刻才是未来长期发展的开始。非常感谢!

  主持人:我们用掌声再次感谢Brian  Honda先生!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乐居商业地产频道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