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票价飙升了近二十倍

http://bj.house.sina.com.cn/biz/  2010年09月26日09:12  中国电影网

  票价飙升了近二十倍

  记者在参观金逸位于绿洲中环广场的影城时注意到,同样是《盗梦空间》,在此的票价比市中心低10元,为70元一张。

  据吴先生介绍,金逸的票价定位是:一线城市80-100元,二线城市60-70元,三线城市50-60元。从上世纪80年代享受5元一张的电影票,到现在价格飙升了近二十倍,高昂的电影票价已使看电影成为部分人群难得的一次奢侈享受。

  “比起西方发达国家一场电影的票价只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的1%,中国的电影票价相对而言是偏高的。”吴先生说道。但是在吴先生看来,电影票价高是一个无奈,也是情理之中的现象。

  “票价高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以前是娱乐性缺乏的年代,直到1997年《泰坦尼克号》的公映轰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同时也引起了有关部门对电影文化产业的重视,于是文化部和广电局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在这项决定出来以后,中国电影院便有了星级制,四星和五星的电影院都是由中央广电局发牌的。

  电影院有了星级制就相当于酒店有星级制,每个星级都有一个评估标准,影院要达标的话投入就会增加,这样的话就会部分影响到票价上去。“

  为了需要与时代接轨,影院硬件的升级便不可避免。

  电影院的建设投入成本增加正在带给影院压力,目前建造影院的成本主要来自三大块,一是设备,主要是指的放映设备;二是装修,包括座椅墙壁等;三是空调。空调需要自行安装是由于商场的开发商不会为影院提供空调,因电影院的放映时间和商场营业时间存在时间差。

  “投入成本上去了影响到票价,票价上去了反过来也会影响消费者的积极性,加上时代背景下人们都很忙碌没有时间去消遣,那个年代又并无出产出优秀的影片,因此2002年之前中国的电影行业处于低迷期。

  “之后电影业开始有了起色,票房开始节节攀升,但是票房是和广电局挂钩的,广电局规定,影院出一张票,要出50%的收入版权税给拍片人,5%上缴广电总局当扶持基金,这相当于国税,3.3%是营业税,这相当于地税。

  “除了这些必须上缴的外,有的影院没有自己的院线,还必须挂靠其他院线,则要付出拿电影片源的费用。所以这也造成了电影院成本很高,因此票价就降不下来。现在票价维持在这个高度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一是和人民币升值有关,还有就是与地价也息息相关。”

  商业地产推高票价

  “那么你们的这家影城同类电影票价要比市中心低10元,是否和这里租金偏低有关?”

  对于记者的疑问,吴先生表示了赞同。“票价低一点确实是和地段有关,这里相对比较偏远,我们的租金也会相对便宜一些,另一方面,我们的定价是从周边人群的生活条件、消费能力考虑的,我们认为这样的票价适合前来消费的消费者的能力。”

  业界早已有观点设定了票价高升和影院租金高企有直接关系的命题。而以上吴先生的解读可以看出,电影票价高,也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影院租金的上升。

  然而,开发商因为如今“僧多粥少”的局面而抬高租金,也确实成为越来越多影院去留难决的一个因素。据吴先生介绍,开发商和影院有三种主流的合作方式,分别为纯租金、保底分账、票房分红。

  “2008年上半年之前采用纯租金的方式多,之后由于中国票房增长迅速,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项目开始对影院所发挥的功能产生了敏感,加上大片不断出现,更是刺激了开发商,因此更多的开发商选择了后面两种方式以获得更多的效益。

  “保底分账的含义是影院租开发商的场地,会给开发商一个保底的金额,不管票房做得如何,保底是稳收的,如果票房超出了预期,除了保底金额外,影院还会从净票房收入中提一个百分比的收入给开发商。我们现在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合作方式。

  “ 票房分红是西方许多国家喜欢使用的方式,中国市场用的比较少,票房分账在中国只有两种可能用这种方式:一是捆绑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对项目前景都比较乐观;另一种是项目地段很好,收益很稳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票房。”

  运营成本巨大投资须谨慎

  2002年中国成立院线制度,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23亿元,2007年33亿元,2008年43亿元,2009年62.3亿元,业内估计今年票房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从每年40%的增长看到的是速度。

  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出产数量和审批通过放映的西方电影数量都很少,中国银幕数在6000块左右,每10万人拥有银幕数中国不及美国的1/30,业内估计起码需要3年时间中国的电影市场才能走进初步的成熟期,以此看中国电影市场最美好的时代还未到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客或机构对影院市场的投资价值的嗅觉也高度敏感起来,据了解,现在民间资本投资影院市场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投入影片制作环节,另一种是对影院的投入。

  “民间资本可以通过基金公司或风投公司直接参股影片制作,或是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导演,之后委托一个人直接参股,其实就是制片人找到多方的投资人,每人占一部分股。”吴先生告诉记者。

  另一种对影院的投资也使得很多民间资本家或投资客变身为某某影城的董事长或老总。

  通常是这样的场景:几名资本雄厚的个人出资建立影城,选择和院线合作,各持相应股份。

  然而,对影院投资的热情高涨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影院背后巨大的运营压力。

  “现在投资影院有短期和长期投资,目前来讲是短期投资以3-5年为主。投入建设一家影院以2000万元来计算的话,如果要开10家就是2亿元,100家就是20亿元,这还只是表面上的账。

  “而且影院运营后3年需要一小修,5年一中修,8年一大修。

  “最后,影院开业后很少有当年就盈利的,一般第一年是培育期,第二年进入稳定期,第三年才能真正体现这个市场和项目本身的收益。”吴先生如是说。(裴浩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