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地产新闻 > 正文

06年外资发力国内外金融家将在房地产沙场鏖战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15:13 华商世界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陈振烨 肖玉玲 王毕强 王巍溪

  导语: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岛青说过一句话:引资国是怀着爱和恨来引进外资的。那么,“爱”是什么?“恨”又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下,人们把“恨”已经深锁在怨妇的春闺里了,我们看到更多的只剩下“爱”。

  种种迹象表明,海外资本开始在中国房地产发力了

  他们以不同的路数进入,又以不同的招法出拳,颇似武术大师霍元甲的迷踪拳,让人眼花缭乱,辨不清东西南北。

  为此,本刊策划了这期“特写”选题,派出四大干将,在京沪两地的房地产外资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调查和采访。我们从外资基金和投资公司、外资中介、外资介入的楼盘、投资界专业知情人士、房地产商等多种渠道入手,试图全面揭开房地产外资的神秘面纱。

  我们发现,外资不仅仅是“迷踪拳”,而且是十八般武艺全上来了。在此,本刊不想在这里再去评述“爱”和“恨”,而是希望通过这组报道,说清楚房地产外资的套路,尽量还原外资在中国房地产的事实真相。当然,由于房地产外资的保密原则及遮遮掩掩,有一些细节我们还是很难采访到。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业,将是国内外金融家鏖战的沙场。

  资本有种狼的野性,只要嗅到利益的味道,便会死盯着不放

  地产外资狼性初现

  本刊记者:陈振烨

  “圈地—贷款—卖房—数钱”。这套玩法如今已彻底失灵了。

  “国八条”、“新八条”、“511文件”,2005年出台的针对房地产业政策接连不断,而且目标越来越精准。

  一向理直气壮的

开发商沉默了。就在他们私下互相鼓励“一定要扛住”这个冬天的时候,一批地产外资却频频发力。

  10月,花旗首度出手,以5000万美元收购上海永新广场。此前的数月内,摩根士丹利收购上海广场;麦格里并购新茂大厦;美林持股银泰中心;高盛收购百腾大厦……

  12月1日,记者如约见到麦格里首席投资执行官姚蔚。斯时,距她看完一处烂尾楼不过几个小时。姚蔚坦陈:她几乎不再接受任何采访,更不想过多的发表观点。理由很直白:树大招风,说话要谨慎。

  但对待此次采访,姚蔚非常配合。她向记者透露:考察烂尾楼的结果不是很理想。但对这样的结果,她早就习以为常了。毕竟,麦格里3年中看过类似的项目不下400个。

  外资元年

  就当去年7月,谢国忠一再鼓吹“泡沫论”时,摩根士丹利却暗地里谋划着2005年的增资计划。

  也正是2005年,外资地产基金用自己的钱包,证明了他们对房地产的判断。引导资本流向的摩根士丹利、麦格里、高盛、花旗、ING等近百家地产基金,仿佛一夜之间兵临城下。在京沪两地频频收购项目,而且动则几亿甚至几十亿。

  本刊记者对上海的静安寺、淮海路等几个区域进行了摸底。仅淮海中路一带,就有摩根士丹利以10亿元收购的上海广场,距此不远的仓太路有麦格里8亿元整体收购的新茂大厦。而与新茂大厦仅一街之隔的,是摩根士丹利持有的锦麟天地。

  麦格里在进入中国的第11个年头,开始集中发力。1月,以8亿元接手凯德置地的新茂大厦;9月中旬,5000万美元拿下城市酒店公寓;当月,在全国范围内购进9家商场,斥资2.5亿美元。

  基强联行总经理陈基强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2004年8月前,外资地产基金进来的还很少。但随着离岸上市渠道的畅通,解决退出问题后,外资扩张的速度明显加快。”

  麦格里的3笔大宗收购,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姚蔚告诉记者:“这3笔收购都集中在今年,所以外界认为麦格里动作很大。实际上,有的项目已经看了很长时间,只是一直没有签约。与麦格里3年内看过的近400个项目相比,这种收购的成功率已经是很低了。”

  在上海牛刀小试,继而转战北京。这是外资地产基金投资轨迹的一个明显变化。仅新加坡嘉德置地年初在北京的两笔收购,动用资金就高达36亿元。资本的逐利性使然,更看重长远利益的机构投资者,正谋求在更大范围内加速淘金。

  按照国际上的经验,当人均GDP介于 5000至10000美元时,房地产市场进入一手房快速成长期。所以,90%的外资目前集中在京沪两地,仅有少量资金向广州、深圳及其他二线城市转移。在盛阳地产基金向本刊提供的《2005年中国外资地产基金生态报告》中显示:自宏观调控以来,已有150亿美元外资流入房地产。

  尽管各外资地产基金纷纷加速淘金,但姚蔚前面所言也暗示:符合收购的项目实际上并不多,往往一个项目有多家外资地产基金竞购。此前的媒体报道:麦格里早就相中锦麟天地,并进入实质洽谈阶段,但竞购最终流产。对此,姚蔚解释道:“摩根士丹利是锦麟天地的股东之一,卖与不卖人家说了算。”

  外资地产基金之间的竞争正愈演愈烈。在上海几处黄金地块,已是明显的僧多粥少。

  各施所长

  12月2日,记者记者来到位于斜土路768号的致远大厦。这处闲置6年的烂尾楼,2002年在基强联行的操盘下起死回生。尽管这幢24层的写字楼看上去并不显眼,但最初的几家发起者早已赚得盆满钵溢。陈基强得意地说:“致远大厦运作比较成功,翻新后的出手价格在每平方米10000元。”

  当记者对该项目的运作细节,以及原始的背景进行问询时,几位知情人都以“有保密协议”婉言谢绝。

  对于收购烂尾楼,业内始终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金矿或陷阱。据记者了解:仅北京三元桥一带,就有10几个烂尾楼项目。对此,扬子基金北京首席代表王知新告诉本刊记者:“烂尾楼的很多问题是钱解决不了的,手续不全、隐形担保、容积率突破等问题都会引发风险”。但他坦陈:扬子基金非常看好烂尾楼这块市场。

  事实上,只要操作得当,收购烂尾楼的回报率可能高达150%至200%。这也正是外资死死盯住不良资产收购的重要原因。早在2003年,摩根士丹利就曾联手雷曼兄弟,收购华融拍卖的两笔不良资产。

  在调查致远大厦时,记者获知:基强联行盘活该项目的2000万美元,引援的正是海外资本。在整个收购过程中,基强联行以中介的角色在台前操盘,获取相应比例的佣金。而更多的利益落入外资的囊中。

  在2002年仅有少量外资试水的阶段,这可以理解为曲线进入房地产的一种方式。原渣打银行华东区主管、现任某国际知名银行副总裁张国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的确有一部分海外资本通过本土中介机构曲线收购项目。如此操作不仅可以降低因外资‘水土不服’引发的风险,同时也避免外资介入后,被收购方抬高物业价格。”

  以此种方式进入房地产的外资究竟有多少,从官方到各调查机构都很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外资早已利用不同方式,开始了或明或暗的出手。

  与近两年才进入中国的外资不同,麦格里、凯德置地等投资机构已卧薪尝胆多年。

  1994年,麦格里与凯德置地同时进入中国。凯德置地把总部设在上海,而麦格里则设在当时唯一允许外商投资普通商品住宅的天津。

  管理超过3000亿元资产且十分擅长收购的麦格里,先期从中档商品住宅做起,至今在天津已开发近50万平米。从1999年开始,转攻上海商品房市场。到2002年内外销商品房并轨后,麦格里由于看好上海的发展潜力,趁势将总部迁至上海。继而在2005年,通过3笔收购足显其资本运作的特长。

  可以说,麦格里的轨迹是一条完整的外资投资路线图。其业务类型涵盖住宅、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及商场。

  “在2002年前,市场上很难找到符合收购的成熟物业,直接开发的收益大于收购,所以外资一般都以开发项目为主。”姚蔚说。在最初的试水阶段,摩根士丹利、荷兰ING等都选择与有实力的本土开发商合作。市场相对成熟后,外资地产基金开始收购成熟物业。“80%的外资都用于商业地产及写字楼。”陈基强说。

  改写游戏规则

  始于3月的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让多数开发商饱受资金困扰。就连顺驰这般房地产大腕,都已开始大幅裁员,全面调整战略布局。

  12月2日,上海展览中心,缺少基金参与的上海地博会金融论坛明显热度不够。除了万通董事局主席冯仑外,各路媒体记者晃来晃去,好像根本找不到追逐采访的目标。这与一个月前,记者在北京参加的近千人的地产金融年会大相径庭。那些被竞相追逐的基金经理们,俨然成为新的房地产界明星。

  这也说明一个事实:有关房地产的活动或者讨论,外资地产基金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ASG控股总裁应晓云在论坛上呼吁:开发商需要一个与外资基金交流的平台,很多企业不知道怎么找基金,更不知道基金需要什么项目。当记者为此采访上海志成企业副总经理孙亦松时,就明显感觉到他对外资地产基金的动态知之甚少。

  8月,上海复地与荷兰ING再度联手,共同出资6亿元开发一处综合小区。如果为应晓云的呼吁支招,复地无疑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此前记者与复地约好的采访,最终因其总裁范伟临时出差而取消。

  不过,与ING同样有过多次合作的首创集团总裁刘晓光指点了迷津:不能把好项目藏起来,与基金合作要有诚意。首创与ING合作时,便拿出30多个项目任其挑选。

  但是,有些开发商的心态还不够开放:即想让基金掏钱,又不想让基金参与管理。陈基强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有些开发商不想改变自己。就像一个男人想结婚,但还想每天出去喝酒,有一堆女朋友。”很明显,基金不可能因开发商的保守,而改变自己的运作方法。

  2006年房地产将全面开放,以往的游戏规则正在改写。“外资大量涌入是大势所趋。以前开发商可以靠银行贷款,建设方垫资,但宏观调控后融资渠道越来越窄,开发商要想发展,必然要寻找外资。”戴德梁行研究顾问部高级经理王晨说。

  事实上,与狼共舞的开发商仍然不适应这种改变。他们认为:与基金谈判很痛苦,而且基金对投资回报率的要求过高。姚蔚将这个过程形容为:从恋爱到怀孕。实际上,基金目前主要的合作形式是股权融资,而非债务融资,风险是共担的,所以要求无所谓高或低。普遍20%的投资回报率只是一个指标,并不是实际的回报。

  “收购往往要进行3个月到半年,在这个时间差内,一些政策就可能发生变化。”姚蔚说,“很多不可控的因素都会增加成本。”所以,基金在投资前首先考虑的是风险,因此应该说基金设置的门槛很高。

  “项目多,但是符合条件的少。”陈基强判断,“100个开发商里也许就有10个是符合基金的合作标准,或许更少。”说到底,基金的钱并不好拿。尽管庞大的海外资本尚未大举压境,但房地产的价值链、游戏规则都已悄然改写。

  “外资来了,我就撤。”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与记者开得这个玩笑尤在耳畔。但谁也无法回避“与狼共舞”的房地产新格局的到来。

  并非洪水猛兽

  11月30日,姚蔚应邀出席浙江商会的一个活动,决定参会前她先要打探清楚有没有记者。姚蔚坦陈:如果不是朋友介绍,她几乎不再接受媒体采访,更不想过多的发表观点。理由相当直白:树大招风,说话要谨慎。

  尽管进入房地产的外资各有斩获,而且势头正猛,但监管当局对其始终提高警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曾发表观点:与其放任不管海外基金,不如放开中国基金。

  本土基金的确要发展。但问题是现实的基础在哪儿?匮乏的管理经验、专业人才、服务环境等等,想一时间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更好地利用和引导外资,使其能够促进本土基金的发展。

  姚蔚笑着告诉记者:“她的外籍上司经常对她说,拿出名片看一看你是哪个公司的人。”在姚蔚看来,她要维护麦格里的利益,但作为中国人,她更希望在谈判过程中,帮助开发商顺利签约。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诱惑下,部分热钱流入以上海为主的房地产市场。据上海信义房产副总经理王庆瑞透露:“在上海

二手房市场,确实有1/3的热钱。这部分热钱正逐步向珠三角转移。”

  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机构投资者蒙上一层阴影。但投资与投机有着本质的不同。“很多人认为外资会把

房价炒高,担心民生问题。实际上,过去的18个月内,可以看看外资地产基金买了什么?又怎么会影响普通市民?”陈基强不解地说。

  事实上,过去3年中房价上涨最快的是住宅,而外资地产基金的收购集中在商业地产及写字楼。“很多结论是想当然,如果把数字拿来分析,就会一目了然。”陈基强说。

  记者从央行发布的报告中了解到:2004年房地产利用外资228亿元,仅占房地产总投资的3%。这说明:外资目前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仍然很小,而且这部分外资与庞大的海外富余资本相比,还仅仅是冰山一角。“中国有外汇管制,外资不可能随便进出。所以,房地产是最不怕外资的。”陈基强说。

  据姚蔚透露,麦格里正准备2006年将持有的物业打包上市。对于这些机构投资者,寻求资本市场溢价,要比赌人民币升值或者短线投机更加现实得多。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80,000篇。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 产 狂 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