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 正文

品牌时代“大开发商”被误读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03: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随着成都楼市价值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认同。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企业进入成都房地产界。其中不乏石油、IT、百货、航空、金融等行业的领袖企业,这些资本型企业一进入成都就显示出极强实力,气势咄咄逼人。但房地产开发并非其支柱性产业。与具有行业战略部署的房地产行业翘楚相比,这部分企业也没有百年老店的长远经营思想。某种程度上讲,购房者对这类资本雄厚、开发量大的“大开发商”存在误读的现象。而这类被误读的“伪大开发商”对房地产市场也形成了不利影响。

  伪大开发商1:资金雄厚专业不足型

  资金型的大开发商多属于大型企业集团、甚至是金融控股企业,具有充分的资金实力,看到房地产行业利润丰厚,纷纷进军

房地产业,摇身一变成为开发商。这其中有原来做银行的、做汽车的、做酒的、做电器的、做饲料的……这类开发商一旦进入楼市,就以强大的资金实力做后盾,在土地拍卖市场上叱咤风云,出手豪气,动则囤地上千亩,短期内集中投资力度、宣传力度较大,一时间成为了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进而被人们归入大开发商的行列,对其进行盲目的崇拜和期待,尤其是在楼市信息不对称,市场倾向卖方时。这种现象也不断被一些新进入成都楼市的资金型开发商所利用。

  资金型大开发商虽然有强大的资金实力进行密集宣传、甚至招兵买马组建专业团队,但往往在决策层面无法自如。最终在开发过程中专业能力大打折扣,无法与专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相比。这是被误读的开发商类型之一。

  伪大开发商2:品牌超强品质平常型

  一些精于品牌包装推广的开发商,在发展前期树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被业界和购房者所认可。这部分开发商在宣传上形成特点,以品牌和形象推广为主,宣传费用投入较大,在市场和行业中形成长期持续的曝光几率。逐渐在购房者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灌输,甚至出现知名度大过实力的现象。

  购房者常常把开发商的知名度等同于品牌,把知名度等同于开发实力,许多开发商把握住消费者这种心态,不花力气做品质,而是“四两拨千斤”,花力气建虚名。其产品品质与中小开发商基本没有区别,却借助购房者的盲目信任而经常创造出热销的假象。甚至在产品中出现不少瑕疵,也被开发商淡而化之。购房者消费受开发商盛名所累的现象层出不穷。

  开发商一味追求虚名进而谋利,即使名声再大,也不可能对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难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开发商。

  伪大开发商3:只求规模不求质量型

  不少开发量大的房地产企业,被购房者和一些机构列入大开发商行列。大项目或者项目数量多的开发商,一进入市场,就被误导为行业领袖企业。事实上,这类房地产公司中有不少是追求资金快速回笼,和资金回报率的“外行”企业。成都市场上有一家东南沿海来的外地开发商,已在成都开发5年时间,项目数量达到六、七个之多。但每个项目都无一例外地引起购房者非议。开发商虽大,却难出精品。部分房地产企业同时运作多个项目,为赶上销售节奏,施工质量方面难免出现问题。

  成都置信相关负责人称,房地产行业专业性较强。项目品质是一个包含了市场定位、设计、材料等多方面的综合概念,缺一不可。单方面追求速度并不可取。记者了解到,一国际性房地产开发公司,刚来成都就不断创造出销售奇迹,交房期限也比一般公司缩短了几个月,却在一期交房中发生了不少纠纷。此类房产公司虽开发量大,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开发商。

  ·记者观察·

  巨头掌握话语权

  周星驰主演的《千王之王》结局时,有一普通情节。准备第二天在

股票市场上大赚几百亿的香港赌王,最后功亏一篑,原因是被成功营救的几个富商合力一举扭转了整个香港股市。虽然是影视情节,几个超级富豪的影响力仍让读者回味不已。这是巨头话语权表现力的经典例子。

  对于楼市而言,房产巨头的力量同样显彰。价格定位的指导作用、产品定位的引导性、区域楼市的影响力……大多与房地产巨头有关。这是巨头的话语权的绝对表现,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中国有不少城市的房地产行业过去两三年时间内出现非正常增长,被人指为与楼市巨头的绝对主导地位有一定关系,此时的巨头话语权沦为谋求暴利的工具。前不久中国地产翘楚万科曝露将推出“工厂化”建房标准,从追求质量的角度出发,万科和过去20年一样,表现出了足够的话语权。

  真正的大开发商,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一定会做利于行业秩序规范的事。截然相反,伪大开发商则会因谋利而希望改变行业正常秩序。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哪种目的出发,巨头的话语权在短时间内都会强烈体现,不同的是长远的结局和不断沉淀的口碑力量。

  本版采写 唐文超 王宇新

爱问(iAsk.com)


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产新闻狂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