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楼盘扫描 > 正文

公共建筑如何承担起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组图)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11月16日19:14 新浪房产
公共建筑如何承担起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组图)

图为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教授吴耀东

  蔡鸿岩:下面先请著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周榕教授谈一下他的感受!

  周榕:其实我们现在就是处在第一个阶段,其实第一个阶段是初次城市化或者是城市化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是一个城市的资源是粗放型分配的产物,老的城市格局崩溃了,那么老的城市资源分配体系崩溃了,那么新的分配的格局在建立过程中这样一个非常粗放、非常激烈、非常快速重新分配城市资源的过程,就是一次城市化。在这样一个进程里面,再一次城市化阶段不是建筑改变城市,是城市改变建筑。

    中国人没有一个城市生活的传统,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的建筑体系就是本土的建筑体系是跟城市是没有关系的,是一个非常孤立的体系,我们看故宫故宫不是一个城市的建筑,都是农村中心、家族式这样一个体系。那么我们看到北京这种大院,军队大院、机关大院其实都是农村土围子的方式,在围墙里面分配城市资源,这些方式都是农村中心型。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到现在20多年的时间尤其是90年代初,中国城市化突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这么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的过程中,中国城市的自我意识突然觉醒。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城市自我意识觉醒的状态下,要求建筑要开始改变以前的这种农村型、孤立型这样一个封闭发展的轨迹,要求建筑为城市服务。当时我们在90年代中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批城市要求建筑成为地标,不能建筑要求城市成为地标。但是这个要拿钱盖的,这个是金融机构、银行什么的,当时没有大财团进入中国,所以当时很多地标都是银行的建筑。他们原来有一个口号就是不落后,他不提领先。所以这个城市当时要求的地标性建筑特别像70年代中后期,中国家庭每家要打的沙发,当时说沙发是一个家庭不是真正的需求或者是形式,他这个沙发是为了保证不落后,沙发里面都是塞的尿布什么的,每个家庭必须有一对沙发是当时不落后的情况。

    所以30年不落后的地标建筑队中国城市来讲都是这么一种心态,保证城市在竞争中我不领先,因为中国文化是不为人先的,但是我不能落在后面,这是当时城市对建筑的要求。实际上当时的建筑师非常的被动,因为中国的建筑师是没有做好这个准备的,我20年前学建筑,我的师兄吴耀东和我的师弟王鹏都是差不多一个时期,我们那个时候谈的都是建筑本身,所以当时的一代或者是几代建筑师做好了为城市服务的准备,所以我觉得整个90年代是城市为建筑启蒙的时代。那么就城市改变建筑,要求你成为地标,中国建筑师是一个理论非常好的体系里面完成了从一个个体的建筑到整体的准备,而是完全在实战当中打出来的,这种都是留下很多很多的教训,没有一个建筑师没有不想把这个东西炸掉的,至少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这个发展确实是有这么一个变化的过程,所以整个90年代,也就是说在初次建设城市化的阶段,我基本上把它定义为建筑师无能的规划以及城市官员、市长的一个英雄主义时代基本上是这样的。这个时代大概在最近几年开始走向终结了,原因很简单。为什么?因为城市资源在粗放型的分配里面开始衰竭了,因为城市没有可规划的地了,上海也好、北京也好,现在我做一个深圳规划的研究,整个深圳市没有地可规划了。

    那么城市规划师的英雄主义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遗留下很多城市的问题,在粗放型的分猪肉的时代,我们把这个猪肉给分光了。这个时代是一个很悲哀的时代,我们回头再看看当年留下来的产物。我可以举几个例子北京东方广场 (论坛 像册)一大块,纯粹切猪肉切走了,这个建筑对城市没有任何的贡献,国贸中心对城市没有任何的贡献,拿掉了城市的资源。因为建筑是百年大计,我们城市规划几年就可以把一个城市搞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改变,我们不说它是建筑垃圾,就说它是平庸的东西,我们城市怎么进一步往前发展我想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这个规划是已经无能无力了,那么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段,我们推动不下去了,比如说以前我们可以暴力拆迁,现在非常的困难。

    很多国家的形势、政府的政策都已经让城市规划英雄主义时代已经告别终结了。那么现在什么人开始出现了,建筑师又重新登场,经过十几年血与火的洗礼都死掉了,那么幸存下来的建筑师现在已经是久经考验了,那么很多城市的问题有暴露的非常得清楚。那么城市的二次城市化或者是再城市化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城市资源再分配,整个的社会关系再分配,那么空间的格局再组织的这么一个过程。法国一个社会学家亨利他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空间生产,我觉得他就是指出了城市空间、建筑空间生产的秘密,这个不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规划的结果,因为在这个链条上面建筑师是末梢,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其次,那么什么是控制它的高端,实际上是社会关系,实际上是整个资源的关系。

公共建筑如何承担起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组图)

图为著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周榕

    中国城市面临一个最严峻的问题,真正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整个以前几十年积累下来用计划经济的方式来分城市猪肉非常粗放型的分配城市资源这样的一种传统和习惯,和自由市场他在重新要求、重新分配城市资源自下而上力量的较量、博弈的过程。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一方面巨大的传统的惯性,就是要在消灭我们城市规划。另外一方面他们采用一些违规的手段或者是暗箱操作的手段为自己争夺一些资源,而这种争夺其实并不是和城市互惠互利的,他们不是为城市创造价值,而是想多争夺一些东西出来。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进入了二次城市化的进程,因为整个从我们国家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的发展看,计划经济这个时代不可能再复辟了,一去不复返了。计划经济最后一块堡垒就是城市规划势必也要经过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改革和改变。那么在这个改变里面我觉得这是一个新的机遇城市资源的重新分配,利益的争夺已经改变了我们城市规划的格局,北京2004年11月初北京市的总体规划已经从一个中心变成了多中心,这个多中心是怎么出来的?实际上就是自上而下的利益团体,在为自己争夺利益的过程中,打破了原来北京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格局,变成了多中心这样的争夺。在我看来多中心还势必裂变下去,可能会变成几十个上百个中心,在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都出现。

    我刚从日本东京回来,以前东京就是很少的地标,但是现在有很多新的地标,比如说六本木都是自发的出来,就是新的的城市中心自发的出现,然后变成城市新的活力区域、魅力区域。就是在非常细的层次上展开,这种争夺我就说二次城市化的进程导致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在裂变,而且城市资源在细化,这个是点到点的争夺,就是从大的战役到小战,就是一个桥头堡一个桥头堡在争夺,还有空间结点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和重新调整的点。

    那在这样的结点上什么样的策略是对,因为再一次城市化进程当中是我们多拿点点,二次城市化进程其实正确的策略是通过创造新的城市资源,通过创造新的城市魅力点来争取更多的城市资源的份额或者城市整个利益的份额。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正确的策略,就是说先创造然后再索取,而不是非常贪得无厌直接在城市里面攫取城市资源。

  通过这样简单的回顾,把我们二三十年格局和大的空间思路梳理我们发现,城市问题就归结到城市建筑这样的结点,为什么建筑可以改变城市,就是因为我们建筑变成了城市重新调整格局、调整城市空间格局一个结点,那么在这个结点上你做的这些动作,你就将改变一个城市大的格局,因为城市不再是大的整体的一部分,城市已经裂变了,势必裂变成一个很小的一部分,那么任何一个小裂片重新的布局影响的不是它自身,而且扩展到城市的其他的区域。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觉得讨论建筑改变城市就非常的有意义。

    因为可能是正当其时,这个话题如果是5年前讨论意义不大,因为当时还是被城市化的大潮推着走,现在反过来建筑师或者是单体建筑有可能要引领真正城市这样的发展,因为大局已定,向北京市这样一个根本性的城市规划的失误或者是失败没有什么办法,通过城市规划自身的发展来调整、改变。那么这些细微的进一步精微化的城市化进程,我想重任落在我们建筑师深上,也落在我们的结点上面。所以我觉得以这样的一个视觉来审视我们建筑师未来得工作,那么对于城市的责任不像以前泛泛而谈,我们要跟城市接口、给城市留一个简单的低层次的讨论,我觉得更高的要讨论到我们城市建筑真正能改变城市那些东西。我们真正能够参与到城市资源再分配里面这样一个进程当中,我们到底能做哪些工作。谢谢!

公共建筑如何承担起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组图)

图为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可·祖迪奥尼

  赵秉杰:十分感谢周榕老师,我们真的是拿到西三环上面的一块精肉,我们希望能做出一盘好菜。刚才周老师也讲了现在开发商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实开发商刚才几位老师都进了,开发商本身意识到了建筑产品的质量,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个先锋,华贸中心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一直是非常注重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在承担着城市发展责任的角度在做项目,那么也是我们一个学习好的典范。我想下面请华贸中心的赵加经理给我们讲一讲。

  赵加: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来参加这个论坛,蔡总提出建筑改变城市这样的话题,改革周教授也提到在三年前来谈这个话题有点早。那么刚才有专家学者从文化、规划等等各方面谈了建筑对城市的责任感。那么我们在这边主要从华贸中心从企业的角色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说很高兴参加这样的论坛呢,因为华贸中心刚刚启动的时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些理念,那么当时我们感觉到有点曲高和寡,到了今天大家共同来关注这个话题,说明了我们开始有了更多的共鸣、有更多的发展商、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这个话题,说明它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那么我想来讲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华贸中心是如何考虑的。

  华贸中心提出了三个负责:第一个我们认为建筑为城市服务的,第二个就是建筑为社会负责的。第三个我们认为建筑是一个版面的作品,不是说建了几年或者用很短的周期拆掉,那么要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作品。本身它同时又构成了城市的历史,所以作为开发商要对历史负责,要有历史的责任感,这三个责任感我们提出来的时候,在市场当中显得比较另类,但是对产品做出定位。那么华贸中心这块地原来是北京热电厂的改造,位置在东四环和长安街交界的位置。

    那么这样一个地块在当时是被划在画在CBD的,这样的地块我们也请了国际咨询公司还有市场调查公司做市场调研。那么从市场反馈来看,给我们提供的建议就是建设七八十万的住宅或者是大型的城市。我们综合考虑以后这块地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我们把这块地建成一个住宅,我们可以固然可以利用销售渠道通过开发,这样的住宅产品很快就可以销售掉换回资金。但是对城市的发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这个地块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得到保证,同时也会对周边产生更多的压力,包括城市的能源、环保这方面都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基于刚才我们讲的这三个责任,我们要体现土地价值最大化,最后我们形成了一个高端的写字楼、酒店、商城这样的一个建筑综合题。

  那从2003年开发到现在,按照我们对社会、对城市负责,到现在这个项目基本上是大家经过四惠桥的时候基本轮廓形成了,我们已经基本上全部入住了,现在已经形成了比较良好的社区。我们的商城已经进入装修阶段,将在明年3月份开业。写字楼我们有两栋在今年年底入住,酒店也在进行装修,明年8月份就会开业。从项目发展到现在为止,真正的实现了我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收益。我们2004年、2005年销售都排在北京市销售楼盘中的前五名这样的位置,我们现在这个商城坚持这个理念,从今年年初开始管理团队入场,到现在就完成了招商,目前正在陆续签约,明年3月份就开业。这样的一个商城几乎没有广告就完成了招商,就是我们刚开始对产品的定位真正的吸引了设计的品牌。

  刚才周教授讲到我们在开发当中为城市做贡献最后我们再索取。那我们在这个项目当中吸引一些国际品牌进入中国之后,会对城市价值的再造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包括像我们高端的产品,也是北京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北京市政府对这个项目也非常的关注,特别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的时候,将会成为北京的一个新的明天,对提升北京这种国际的竞争力、吸引国际的商务的进驻提供了比较良好的平台。正是基于对城市建筑和城市的这种关系,坚持对城市负责、对历史负责这样的一个理念,我们认为企业作为开发商要把自己对企业的使命感和社会的责任感结合起来,是可以实现真正的最好的保障。

    从我们的项目操作来看确实是这样,像我们刚才说的已经交付的部分从目前来看基本上实现了人文和谐、环境友好。我们现在物业费每个月收费率达到了98%以上,客户调查的满意度98%以上,我知道北京物业费的收费是在60%左右这就相当好了。我们是维持在98%,尽管还在施工阶段,就是和空间的结合、城市的发展大家还是认可的。这就是我们之前坚持对城市的责任感,我们走到这一步,今天有更多的业界同行关注这个,我想这是我们房地产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感谢大家!

  赵秉杰:谢谢赵总。我在私下里面曾经跟清华大学吴耀东老师交流过,就是开发商的定位如何能通过建筑产品体现,如何塑造百年建筑。我想下面请吴老师也给我们讲讲。

  吴耀东:我非常简单占用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说一点感想,我们是干活的人越来越没想法了。我就一点感想,首先提到这个题目建筑·城市 责任·使命我觉得是非常大的一个题目。我想到一本书是上个世纪意大利的罗西写的就是《城市建筑学》。我们为什么提这个话题?我觉得还是应该讨论一下中国当下的城市和建筑问题,就是城市问题,而不是说泛泛的谈罗马或者是谈纽约。

    我觉得中国当下城市问题我可以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正在做的项目就是重庆机场的扩建,中国现在城市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重庆客流量是600万的人次,但是我们做的客流量是6000万人次,货运量是10万流量,但是我们要做一个100万的流量,这个带来的问题确实是中国社会独特的问题,我觉得这些东西可能是特别值得大家认真探讨,我现在没有结论说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我觉得这个是认知,说多城市和建筑的关联性,中央提出一个观点特别好叫和谐社会,这个到底什么是和谐?

    有的专家说和是人人都有口饭吃,人人都能讲话、这个社会就叫和谐社会。建筑和城市有类似的解说,不是说只有共同的东西共融的时候讲和谐,恰恰和谐体现了一种多元化,这是对城市和建筑怎么判断的认知。最后说一件小事到底开发商做一个项目怎么判断是好的,季羡林老实说的,人出生的时候有性善恶之说,他说的故事就是古印度怎么测算善恶的,假设你今天有一个恶念就把一个黑石子放在筐子里,如果是善念是白石子放在里面,然后过了几十年以后数一下然后看一下是善的多还是恶的多。其实您刚才讲的也是,大概是这样一个敢想。

  赵秉杰:我发现清华大学用的比喻都是非常的精辟、非常的形象。下面我们请北京建筑设计院刘晓钟工作室王鹏老师给我们讲讲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从我们自身来讲是比较忠实的话题,因为从我们定位的角度来讲,北京的发展是平衡的关系。听王老师讲讲。

  王鹏:我觉得建筑是影响城市而不能改变城市,从历史的发展观点来看城市的成长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城市的建筑和规划要经历时间和自然、社会环境的变化。重要的独特的建筑成为城市历史积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规划设计需要时间的渐进发展和内外的因素不断的演变。

公共建筑如何承担起城市建设的历史使命(组图)

图为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驻华首席代表高志

    我给大家介绍几个建筑群,因为我们刘晓钟工作室比较擅长这种住宅的项目,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从多角度影响城市的发展、改变城市的面貌。那么实例之一我不太同意刚才周榕老师的观点,我想这个建筑大家可能是有所耳闻,就是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和理学院建筑群落与传统校园文脉的传承关系——尊重城市的文脉、尊重既有的建筑环境应成为历史环境中的城市规划和建筑创作的主导趋势。这是十年之前在做这种新的建筑的时候,采取的这种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尊重、传承保持原来和谐关系的建筑,这个我想可能大家知道原来的清华大学的图书馆面对着大礼堂的关系,我想这是很低调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视频)、内涵很深的建筑。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德国柏林的波茨坦广场,这个是整个一片原来德国柏林中心的一个大的绿化公园,那么波茨坦广场是很有历史的,在二战之前是欧洲的中心,二战之后随着两个统一,还有柏林重新作为首都这个地位需要进行整个的改扩建工程。在改造之前原来也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在这儿做了很多作品,包括新的国际美术馆还有德国很著名的建筑师夏龙做的图书馆、音乐厅、包括这个地方叫做柏林爱乐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视频4)乐团的剧场所做的文化建筑形成在这个区域。那么张颐武老师所做的地标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三家公司的办公楼在这个地方,主要的商业和办公广场都在这里。主要的路径、道路的保持都是这样一个比较好的作品。

  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国内,就是中关村西去的城市设计实践。这个工程当初在97年、98年开始启动了,而且是由我们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完成了城市设计作品,由北京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规划这样一个综合的产物。大家看这是一个原来的地区图,整个的机理是很自然发展形成的,原来的一条著名的慈禧太后向颐和园去的小道在这条街上,修建完后的应该是这样的,应该说这个城市设计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整个能够控制住地块的划分和机理的形成。

    这个做了一个地下管,这个投资是3个亿完成了这个设施,这个国内是领先的,这个形象是代表了全新的地区形象,因为原来说是中关村是卖电脑起家,如果要发展成一个集电子商贸、集办公楼这样一个新的城市地标会是什么样,原来在十年之前我记得北京市三大热点地区,就是叫做中关村是热点之一、奥运是热点之一,还有一个就是CBD是热点之一。我们看现在的中关村成什么样了,这个不是很容易讲清的问题,大家看看原来交通是不堪负荷的,究竟通过一两栋建筑是否能够改善或者是改变这个城市,我觉得这个要综合来说。

  下面我们来给大家介绍重点的区域,就是深圳的中心区经过了4次规划完成了最终的结果,从1996年由李明仪到97年黑川为中心做的规划,还有99年做的规划,那么基本形成的形态就是这样的。原来的规划当然其是比较宏大的,特别是在1996年的时候,当初提出的口号就像周榕老师提出的更大、更宽、更高的宗旨。我们说和深圳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它的经济到那个阶段国内没有一个城市和它相媲美的。

    我们看现在盖出来的话,这个莲花山,原来的绿色中轴线经过几年的改造以后,已经没有原来的宽度,但是还保留了原来的绿地,周围的高层建筑已经成为了事实。前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有特点文化建筑和国外历史、商业街区还有北京高度发展下的中关村西区,还有深圳作为中国新城代表的城市中心区,大家可以看到建筑或者是建筑组团,这个城市的形象表达,下面回到我们的正题就是说住宅的品质影响城市特色,这是我今天发言的一个主题和重点。

    因为我们觉得城市建设量的70%以上是住宅,所以住宅的品质应该决定和影响城市的特色。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原来我们曾经着重研究过的苏州的城市的特色,苏州的现在发展成为了共识和风气,那么领导以保护旧城、搬迁市政府。规划是、建筑师对城市环境、文脉的尊重。开发商也形成了一种共识,他们在城市里是小规模的改造。苏州的居住开发已经成为一种体系,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城市的整体色彩统一、路巷体系和城市分区、城市的水文化、新民主建筑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制式,这个和咱们北京有点像,但是苏州发展下去了,但是北京现在研究比较少了。

    这个是三个代表住宅小区的层次,那么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刘晓钟工作室内是一个比较有特点的设计团队和对北京建筑的思考,我们做的精品还是比较多的,从颐源居 (论坛 户型)远洋山水 (论坛 像册 户型 样板间 视频)、望京新城都是我们做的,而且我们有很多开创性的工作,特别是对住宅的节能、外保温和通风都很有独创性。这个是颐源居这个项目口碑非常的好,这个是朗琴园创造了地产升值比较大的记录。我们现在综合考虑在十年前的建筑市场上主要靠概念炒作,那么现在需要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现在从事远洋山水的项目。这个是整个座落在北京的八宝山附近。

    所以这个地段是十分独特的区域比较的荒僻,我们远洋山水在这个地方。这个是城市绿化带、这个是小村子、有一个文物单位,这是我们的规划图,有比较好的城市公园进行了西区和东区的规划,这是内部的一些景观,沿街的一些立面,在二期的时候我们很重视把文物、古树得以保留提高住宅的品质。这就是我们从雕塑公园远望城市的景观,这是住宅的一些内景。

  刚才说建筑服务于社会,是一个现在大家都在提倡的口号,很早我们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就把这个作为我们的一个目标,我们主要是推动探索品牌的设计,提高这种综合品质来为甲方、为住户、为城市来服务。

  目前我们还比较关注于周边的市场,给大家再介绍一下天津的工程是位于海河的地方,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所以它非常有特点。这个结点在这个位置中环线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这个原来是美国的SOM所做的一个方案,大家可以看到所谓外国舶来的设计和中国的冲突。对于这个住宅像摆木块很轻松的来处置,大家可以看到整个像墓碑的感觉。

    当然说有它的的这种文化的渊源,但是我们觉得没有一些优点值得保存。我们把它的优点来得以保存改变它的一些缺点,这是我们所做的第一轮的草图,这是第二轮,大家可以看到重点是优化小区的环境和日照遮拦。通过我们和它综合的合作关系大家可以看到,沿河岸建立的是面向河的体育休闲为主题的这种绿化公园,沿河岸有高级的公寓还有标志性的酒店写字楼,然后我们的住宅隐藏在后面。

    那么大家可以看到象征休闲环境,面向公共开放城市的空间,这是创造了一条专门内部的步行商业街这就是沿河的景观,我们通过这个给大家强调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我们前后一共用了三轮的时间调这个方案,前后是一年的时间中间还有国六条的出台,我们面对这样政策的变化,我们作为一个良性的设计我们能经历的起各种变化,这也是优秀的规划设计所能完成的。我们的总结基本上是这样,经过良性的打造优秀的品质来完成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是我给大家的介绍。谢谢!

  蔡鸿岩:下面我们请加拿大宝佳国际建筑师有限公司驻华首席代表高志先生给大家做介绍。

  高志:我想我们的主题应该是围绕城市和建筑来讨论,我觉得周老师提的观点对我感触很大,其中我有一个观点和张教授有点不同。他说我们中国正在处在一个城市建设的青春期有一种躁动。我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这样,我提出一个观点我们中国建筑、我们城市建筑正在更年期不是青春期,这是我的观点。我觉得更年期这种烦燥,有的时候这种无法无天或者是歇斯底里比青春期还要厉害,为什么?

    因为我们中国5000年的历史,我们从阿房宫、我们的东汉、西汉、像宋代的开封、杭州特别是西安都是最大的城市,所以我们城市建筑是一个很年轻,但是我们由于我们国家落后我们就挨打,我们整个的国民经济陷入了低谷所以我们城市建筑就落后,可是从改革开放以后,短短的20年时间中国创造了很多的世界第一。比如说我们现在外汇储备就是全世界第一,我们人口全世界第一,我们的煤炭、钢产量全世界第一,我们的洗衣机等等都是全世界第一。

    像一个久病出愈的一个人什么都想做,但是有的就做坏了,加入中国是一个很漂亮漂亮的人的话,你觉得这个眼睛非常好,你觉得这个眼睛非常好你拿过来,但是我们再看的话,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这个就不和谐了。本来我准备了两个实际的图时间关系我不放了。第一就是我们做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最小我们做了环抱,这个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的问题。

    还有一个北京现在正在建设CBD叫北京财源中心,这个当时做的时候我们当时很清楚这个地方的地标建筑就是国贸,你要是再跟国贸争资源你肯定有问题。那么别人的眼睛很大了,你要再做比别人更大的眼睛那这北京成什么了。所以我们要考虑地标建筑你要从实际出发,你要考虑在这个地方你能不能成为地标、有没有必要成为地标,如果下一个人做的比你的眼睛还要大,那这个城市成什么了?我提两个新的观点,第一个观点就是搞房地产第一是地段是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那什么是好地段,那要成为好地标你应该成为产业链或者是在产业链里面你是什么样的角色。时间关系我不细讲了。

  前两天我在沈阳开会,深圳的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他们在实际设计中提出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叫城市触媒,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非常非常有道理,而且我们现在也这么做,所谓城市触媒他就说你发现了城市产业链关键的环节,拿到这个位置以后,可能一个建筑做的非常突出、非常有个性的话将带来这段一系列的反映,不光是一个。举一个例子奥运村有什么?奥运村一个是立方一个是鸟巢,但是这个是地标性的建筑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但是你能不能成为城市建设的触媒、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引爆点。所以单独讲建筑是没有意义的,单独讲城市也没有意义,那要把城市的产业链和城市触媒我觉得这两个观点是新的观点,时间关系我没有办法细讲这个了。

  把这两点真正抓住从链到点、从点到链然后再扩大到区域,我刚才也听了谭伟霖先生介绍整个的情况,我觉得从城市这方面、从构思还是动了很多脑子的,我觉得这个项目能不能城市发展的触媒,我觉得是财经中心可能给这个地方最大的贡献。谢谢!

  赵秉杰:十分感谢高老师刚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城市触媒,我想我们还是十分值得我们进一步值得关注的,下面我们请意大利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马可·祖迪奥尼给我们介绍一下。

  马可·祖迪奥尼:很高兴来到这儿,因为对于欧洲和亚洲的建筑事务所来说,经常会遇到一个城市和建筑的问题,所以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做一些交流。我用一些例子来做一些说明,这是我们公司的两位负责人,在意大利有三个事务所。然后一年以前北京有一个新的办公室,然后会在波士顿有一个新的办公室。阿贝亚有将近20年的历史,在这近20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全球加起来有90名建筑师一起工作。

    在这5个不同的办公室地点的选择也是非常慎重的,尽量我们处于一个城市的历史和历史中心的区域。在佛论萨斯都是在很老的一个建筑里面,在热甘亚就是在它的港口。在北京这个离粮仓很近,一个好处你可以从中学习关于城市文脉很多的东西,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解决一些面临的问题,很快有不同类型的建筑项目,第一个就是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密度和多样性的问题,保持一个相应密度的情况下解决一些建筑材料或者是建筑项目的问题。

    蓝色的是市中心、黄色的那块是基地。这个基地是一个老的工业区,德国建筑师做了这个城市规划,这个规划的初衷就是继续延续这个已有的机构,重新建立一个区域。每个建筑师分包一块进行建筑设计,经过这样做就保障了建筑在一个阶段的多样性,试图把老的概念用现代的手法表现出来,主要是想把这个建筑想像成城墙的形象,给一种非常强视觉的标志性,通过底下的入口进去。我们一年以前在天津做了一个办公楼,就是用了类似的概念。

    这个是有很多老的建筑组成的,我们在这个项目中间也是试图保留它的特征。有两种建筑特征在一个建筑中表现,一个就是城墙的表现来自第一个是老的城墙,第二个是比较通透、比较立面的效果。用比较厚实城墙的形象重新为这个区域建立一个边界,用比较轻盈的项目连接比较小规模的住宅。高的建筑形成一个可以观景的一个地方,通过这些小的提纲,中间比如说这些可以作为一个通道或者是做一些院子,给人行走在意大利任何一个城区的感觉。

    我们用了一些比较传统的材料比如说砖,让人们在材料当中可以找到历史或者是传统的感觉,组合在一个比较现代的方式中间。底下这个区域是很重要的,就是通过灯光、里面的功能设置非常的生活化,这个在意大利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新建的住宅和现有的住宅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呼应的关系,这个是在意大利一个老的工厂的改造,改造以后用做一个迪斯科,就是希望更多的吸引人过来。在把握原有结构的情况下重新进行了立面的设计,用了生锈的金属板作为立面材料,白天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和工业区的印象非常的吻合。然后到了晚上通过灯光渗透出来就能够成为一个标识性的建筑可以吸引人过来。

  第二个就是建筑与历史的关系。用一些非常小的建筑嵌入的已有的建筑里面,新的建筑插入到已有的城市机理中间,这个是私人业主做了一个小的住宅的设计。这个私人业主在夹缝中利用这一小块地方希望建一个住宅给他,我们盖的时候对材料选择上,尽量选择跟周围不一样的,然后创造一个新的形象。经过嵌入整个街区非常的活跃,然后给人一种现代、经过翻新的感觉,所以周围的邻居也不会介意有一个新的建筑的存在,这是后院的景象。

  这是我们的两个项目的介绍,一个是市政图书馆的扩建。第二个就是做一个地下停车公共的景观的设计。在这两个项目当中我们分别遇到了两个历史的元素,第一个就是传统的市政厅,第二个就是传统的一栋城墙。这个新建筑就是对原有建筑的一个扩建,用四支生长出来包含不同的建筑功能,体量和原有的体量是类似的,但是立面上的材料做的是新的。又采用了一个传统的意大利主要用于阳台上的装饰、花纹然后用在立面上,为创造一种全新的,有类似于传统的纹理。经过这样看出来是一个新的建筑,同时人们走进去可以发现传统建筑上一种新的表现。

    这是辛劳建筑的夹缝保留了这个空间,这个是现在建造的一个场景,这个是老的城墙现在残存的,运用这个城墙垂直延长成了一个新的景观包围整个城市,这个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边界,中间大部分作为停车和商业的空间,这个就是老城残留的部分,其他的材料用的像大的钢铁、钢梁什么的,但是这个基础材料都是一样的,从城墙上面行走和佛罗伦萨和罗马的感觉是一样的。这个是一个老房子,在它的另外一侧建了一个墙使中间形成一个院落,这个实际上留出了一个家居,在地面上形成连接,通过这个界限通过了对老建筑的尊重,这个可以看出和地面层的一个连接。

  然后在地面材料上采用了非常常用的砖,别的地方是用了铁铁什么的,这个新老差距看上去非常的明显,因为这个建筑的功能是一个图书馆,他里面像一本本的书。把传统材料在一种新的技术上进行了运用,这是在建的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明显的一个新和老的对比。因为这个老的建筑是非常常见的、不是什么特殊的。从这个角度看上去好像那里有一个书架,其实那是一个新建筑的一部分,创造了一个很特殊的效果。

  这是2003年为威尼斯艺术展做的入口的设计。这个概念就是用输油的管道,就把输油管的形象像知识通过这个装置输送到各个地方,这个在威尼斯用一个新技术建成,他们老的入口是以前的公司设计的,阿贝亚为他们设计的是最新的。在结束这个威尼斯展以后,有很多历史老的城市都购买中间的一段放置在城市里面。这个工艺可以根据人的不同需要可以赋予人们不同的功能。在后来这个项目中榆林中标这个是跟管理有关系的。第二个主要是土壤,像地下停车都是属于这块。

    这三个系统放在一起没有一个特定的程序,但是有的时候你可以穿过这个区域才能够进入公园里。然后通过这样不同的经历,从城市中间穿过去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在意大利我们公司最重要的项目在佛罗伦萨附近有一个酒厂,这个基地附近是一个非常漂亮的自然景观旁边有一个小镇,老的路径作为一个参照,然后对基地的山地进行改造。

    因为这个酒厂非常大,是意大利最大的一个酒厂,这个不光是酒厂还是一个酒的博物馆,所以这个面积是非常大的,以前这个设计是做了一个很大的盒子在基地上出现,他们认为这样破坏了这个景观。阿贝亚的设计非常的简洁在地面上进行基本的处理,形成景观,可以在屋面上进行葡萄的种植,这个葡萄可以为酿酒服务的。在晚上有一个灯光在地上出现,大部分空间是放在地下的,这个是对车辆进入的一个考虑,每个对象都是根据这个景观加以考虑结合在一起的,这个是用砖做的拱。在一个非常现代的想法下面我们用一些传统的想法设计,给它一种传统的感觉。通过这样很现代动态的形式用非常传统的材料,在这里面创造像教堂一样的空间,酒在我们的文化中非常的重要。经过这样这个建筑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但是它很好的处理了环境跟城市和不远的小城镇之间的关系。

  蔡鸿岩:非常好!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了很好的创意,今天因为时间也很晚了,时间关系我们就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我们两位设计师给我们会议带来很好的咨询,希望我们以后会有更好的机会和我们这些媒体和我们广大业内的同仁能有更多的交流,而且能够继续给我们《楼市》杂志支持。

  赵秉杰:非常感谢各位参加今天的会议,希望大家继续关注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谢谢!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990,000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产新闻狂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