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地产新闻 > 正文

章林晓:胸中无剑

http://house.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15:35 中国房地产报

  “舞台上的明星是演戏给观众看,而写评论文章要有根有据地去分析、归纳和总结,要实实在在,不能玩虚。”学数学时养成的“追根究底”的癖好,常让章林晓做出一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事来

    本报记者 李智更 绍兴报道

  酒店大堂里坐着不少人。

  一双眼睛正审慎地盯视我。低头发短信的我潜意识里感觉到了这双眼睛。

  猛一抬头,四目相接,眼镜框里一双不大的眼睛没有躲闪。两道剑眉之下,眼神深邃、迟疑、不凌厉、也不少锋芒。

  鲁迅先生说过,如果用最俭省的笔墨传神地画出人物的形象来,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努力想从那两扇窗中捕捉一些信息,但无功而返。

  我继续打量他,身高1.74米左右,上穿T恤,下着西裤,都是神秘的黑色。黑红脸膛,鬓角很宽,鼻梁高耸,有棱角的嘴巴紧闭。

  瞬间的无言对视,仿佛僵持了很久,彼此有点尴尬。他收拢直视的目光,先是将双眼眯起,嘴角泛起一丝腼腆的笑意,而后左脚向我挪动半步,但又马上退了回去。看得出他很谨慎。

  我确认那是似曾相识的谨慎。在文章里,在话筒中,我见过。

  我向前跨了两步,主动伸出右手:“你好,我是《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那人稍做迟疑后伸出右手与我相握:“你好,我是章林晓。”

  不错,眼前之人正是媒体只见其文,而未见其面的人民网特约评论员——章林晓。

  媒体同仁们曾通过各种方式(找人民网、找同行、发邮件)想见他一面,但深居简出的章林晓不是避而不见,就是婉言谢绝。至此,在跨越山山水水后,我成为了第一个与他谋面的记者。

  预言成真只是巧合

  江浙的暑气还未完全褪去,秋老虎还在发威。毒辣辣的太阳把树叶晒得蔫头耷脑。章林晓拎着我的旅行箱,走在前面。我则与他拖下的影子并进而行。

  人云亦云地说某某“料事如神”有违“用事实说话”的公正客观性。于是,在采访章林晓之前,我对其部分言论和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进行了简单梳理和对照:

  2004年8月30 日, 章林晓发表《抑制房价疯涨央行调控将如何出招?》,指出:2004年下半年,对于房地产市场,央行宏观调控措施很可能会呈现如下两大特点:一是对于房地产市场中“房屋供求环节”上的活动者——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不大可能再追加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了;二是对于“土地供求环节”中的主导者——基层政府,则有可能出台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2004年10月28日晚上,央行宣布自10月29日起加息,但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网开一面:此次利率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小于贷款基准利率的调幅。而对于基层政府主导的土地贷款,下半年明显紧缩。

  2004年12月,章林晓接受《建筑时报房产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一些房价畸高的热点城市,绝对房价由涨转跌的拐点最有可能发生在2005年第二季度。章林晓又在《房价拐点将在明年二季度显现?》进一步明确指出:不要错估中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心,从某个角度讲,经济能不能成功实现软着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价能不能成功实现软着陆。

  ——今天回头看,房价畸高的热点城市,绝对房价由涨转跌在今年二季度真的已经成为事实(上海尤为突出)。

  2005年1月4日,章林晓发表《“住宅用地供地计划”今年会否如期推出?》,在文章中指出:2005年,“住宅用地供地计划”的推出,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今后北京市将分不同用途,采取不同的土地供应方式。市政府法制办制定的《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经市政府批准,已从5月1日起施行。市政府已下发关于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办法(试行)的通知。2005年“北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为北京市首个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全国其他各大城市,供地计划也开始陆续推出。

  “你怎么看待你的预言与出台政策的相符?”章林晓驻足回眸等我跟上的片刻,我突然发问。

  面对我的“偷袭”,他略微愣了一下,而后很谦逊地笑着,丢出三字“巧合吧”。阳光刺眼,他将眼睛眯成一条线,宽脑门上满是汗珠。

  “做个准备吧,这是我们晚上的话题。”我说完,快走两步跟上他。

  “我不赞成你所说的话,但我要拼死捍卫你说话的自由。”

  夜色阑珊,依山而建的小城亮起盏盏灯火。

  古色古香的茶馆里茗香缭绕,不闻琴音,惟见三五成群的人们用方言聊天的闲适。

  章林晓挑了一个挂着毛主席像和“农业学大寨”奖状的“窑洞”坐下。他生于60年代,虽然只赶上个尾巴,但对那个时代还有着朦胧的印象。

  我问章童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上小学时,大家都穷,都希望能申请到困难补助,可父母就是不让我去申请。五年级时,大队意外免去五毛钱学杂费。这让我很感激,有饭吃、有房住、有学上我已经很知足了。可现在房子成奢侈品了……”

  兰花布衣的茶妹端上一壶茶,斟满两杯放在我们各自面前。屋子里很静,章林晓坐在八仙桌与我相对的一侧,端起茶杯恭谨地端详我。

  他的谨慎我早已不陌生,这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对于学数学(1986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且整日里用数据说话的人而言,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谨慎理性的处世方式是他们的共性。

  1990年章大学毕业,与他的同学们一起,按照“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的原则,无一例外地被分配回小城主持地产评估机构工作,就越发地离不开数字。而学数学时养成的“追根究底”的癖好,常让他做出一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事来。

  “为何不想在媒体上露面?媒体把你视为专家到处找你。”放下茶杯,我开始了与他的对话。

  “看文章就足够了,我又没想成为娱乐明星。现在专家这个称谓太滥了。”他啜了口茶后,一只手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章林晓不喜称他为“专家”,因为“专家”这个词的权威性已经严重受到质疑。

  “当明星名利双收有什么不好?”

  “舞台上的明星是演戏给观众看,而写评论文章要有根有据地去分析、归纳和总结,要实实在在,不能玩虚。”章的话说得朴实中夹杂着一点不屑。

  “实实在在是指什么?”

  “像你们记者一样用事实说话。”他的话简短而有力。

  “你写前瞻性的分析文章时,事实是什么?”

  “大量的数据和发达国家房地产发展规律。”茶妹来添水,水满溢出来,流到了章的手边,茶妹慌忙去擦。章纹丝没动,包括眼神。这种定力,也许是11年练武功修来的。

  “有人把数据称为黑灯指数,你怎么看?”

  “那关键在于数据是否真实有效,有些人连最基本的样本数据标准化处理也不会,随便抓到什么就拿来乱用,结果就一马勺坏了一锅汤了。”说起数据来,章林晓立刻兴奋起来。他的脸开始“红”起来,眼神亮起来。

  “土地估价搞基准地价时,收集到的数据可能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但是,这些数据并不是全部能用的,还得去除异常样本,还得做标准化处理,这道程序就叫做样本地价标准化处理。这是既需要理论,又需要经验的。但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欠缺的恰恰是这种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人。统计部门的人懂理论,但没房地产方面的实践经验;房地产业界人士,有实践经验,但欠缺统计理论知识。更何况中国房地产数据还存在垄断问题,有些人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自身需要出发。这样,许多数据自然就不可信了。”他的兴奋渐被愤懑替代了。

  你对某些专家不通过数据分析而得出的“常识性”结论怎么看?

  “经济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严肃的问题,怎能草率结论?那是给人瞎骡子骑!靠勇气一鸣惊人是缺乏学术素养的表现,情绪和偏激并不能救民众出水火,关键要看你的东西,是否能对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哪怕只是一点点儿”。

  北京人轻巧的“儿”话音,章说得异常的生硬。他之所以要说,无非是让我明白位卑言轻的个人在社会中力量的微薄。

  至此,章林晓有点意犹未尽。但他选择了沉默,他的沉默往往是谨慎的特征,他在揣度我的反应。我笑笑用手势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我不赞成你所说的话,但我要拼死捍卫你说话的自由。’我不记得这是谁说的话了,但我很欣赏。”

  我知道章此话的潜台词。当某位专家“少胡说八道”后,章林晓率先写文表示慰问和声援。不管这位专家是否知道,他的确这么做了。

  “每个人都想有个家,每个家都要有房子,每个房子都会有盏灯”。

  “类似‘闭嘴’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你身上?”,我看着章的眼睛,他依旧没有躲闪。他的眼珠在转动,沉吟半晌说道:“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但生活仍要继续”。他的话好像在哪听过。

  据说,京城消息灵通的朋友曾苦言相劝章“换个笔名吧”,但章坚持要“坐不更名,站不改姓”。

  朋友再劝“经济学家尚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你图什么?”

  他反问:“让我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为了个房子奔波一生还不够,这正常吗?”

  朋友苦劝:“你的文章会触犯利益集团,会得罪某些权贵。”

  章曰:“郎顾之争后,才让人们知晓了不敢担当的经济学家的气节。”

  朋友恼,言曰:“和你这个冥顽不化的人割袍断义。”

  章笑:“你是怕我连累你,早早做准备了不成?”

  友人大笑:“真拿你个犟人没办法”。

  其实也难怪朋友担心,不畏权威的章林晓所发表的言论确实涉及面甚广。

  在房价“是否只应由市场做主”的问题上,2004年3月11日他发表《房价是否只应由市场做主?》,明确指出:房价不应只由市场做主,与当时占压倒多数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论战。

  在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普遍认为“招拍挂”是一种有效防止腐败的形式时——章林晓于2004年6月21日发表《“价高者得”背后土地“招拍挂”能否杜绝腐败?》,明确指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有许多环节,如果各项制度没有相配套地及时跟上、统筹推出,“招拍挂”不可能消除腐败。

  在“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论战中,与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展开论战——章林晓于2004年11月起接连发表系列文章《中国地产界不要再自欺欺人饮鸩止渴了》、《现阶段房价下跌真的不是好事?》以及《购买力透支已近极限 房价由涨转跌已悄然来临》,经全国各地媒体广泛转载后,颇具影响。

  就在我写此文的时,曾连续写出《房贷政策调整“不规范”伤害了谁?》、《央行房贷新政真正打痛了谁?》等文章替央行房贷新政辩护而一度被人疑为央行枪手的章林晓,这次出人意料地针对《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我国居民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潜力巨大”的论断,于9月26日发表《松绑房贷到底对上海楼市影响有多大?》。

  他截然相反地提出:我国居民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实际上已经相当巨大,尤其在上海等一些房地产热点城市,由于购买力透支几乎已近极限,我国居民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潜力并不巨大。

  ……

  “你喜欢争论?”

  “你否定争论的意义吗?”我以目待之,没有回答章的反问。

  “人的思想都是有局限性的,只要大家都心术正,理是越辩越明的。”郎咸平“学术不存在诽谤”的话深入章的内心。

  “怎么叫心术正?”我问。

  “就是心中无剑。”我知道那是剑术中的最高境界。章林晓习武,深谙剑道。

  “以无剑之心对持剑之人岂不是要受伤了吗?”

  “错,是大错,持剑之人必定是胜不了无剑之心的。”章说得有颇有禅意。

  章林晓看着窗外万家灯火,沉默不语。沉默仿佛和谨慎一样成为了他性格中的一部分。

  良久,他转过头,突然开口说了句很绕嘴的话。“每个人都想有个家,每个家都要有房子,每个房子都会有盏灯。”

  茶味淡了,茶色褪了。我和章林晓走出茶馆,融进了一城灯火之中。采访手记茶烟袅袅,如若隐若现的精灵,宽袖一挥便生出满室雅淡的香来。

  夜很静,我为自己泡了一杯很浓很浓的茶。我期许这般苦的东西能给我灵感。写章林晓让我感到了异常的艰难,历时1个月,竟没能动笔。章林晓写文要就着茶,只是不知是否也要泡得这般浓艳。

  我曾试图通过别人的嘴来了解他,结果是:躲闪或声明在先“可以和你聊聊,但你不能写,更不能提我的名字”。

  你怕什么?“他像个斗士,咬住就不放”。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一个采访对象终于说出了缘由。

  也许他们根本就不相信章林晓“心中无剑”;也许“心中无剑”不是每个人都能悟的;也许正是因为这太多的“也许”,才有了满箩筐的唾沫和一地乱飞的“鸡毛”。

  章林晓

  房地产高级经济师,土地估价师。1968年出生于浙江,1986年考入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数学系,1990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长期在地产界从业,主持地产评估机构工作,创办地产咨询策划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 产 狂 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