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地产新闻 > 正文

中房报万通系列人物报道:潘石屹的2006

http://hous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3:40 中国房地产报

  2006年的潘石屹已经43岁,事业顺利的他也开始遭遇到发展瓶颈。同时,在最近两年间,他借助互联网扩大了影响,并且在互联网领域成为一名勤奋、不落伍的“年轻”人。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互联网在经历了世纪之初的泡沫和混乱后,进入了Web2.0时代——它的影响力是这样呈现出来的:在你甚至还没有弄明白这个词汇代表什么意思的时候,你就开始使用它,崇拜它,为拥有它而激动不已。潘石屹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2月23日,潘石屹在其博客上发表了给任志强的第一封公开信,四天后,他又发表了另一封。此时,正值首都北京的房地产界“富人区,穷人区”事件愈演愈烈之时,这两封公开信的发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辩论的方向:最初的时候,这个事件不过被视为任志强对大众情绪的再一次挑拨,引发网友的反弹自在情理之中。随着讨论的深入,这个事件被当作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富人占有太多资源的同时又颛臾傲慢等公共话题的宣泄口。

  当潘石屹介入后,该事件迅速被演绎成潘、任两人之间的战争,娱乐色彩开始不可避免地进入——尽管潘石屹想把这个话题引向对城市规划进行一番深刻检讨的方向上去,这是他所愿意看到的,但是,当争论的娱乐性开始变淡后,争论便停止了。

  超过27万人阅读了这两封公开信,并发表了至少1800条评论。此前一个月,潘石屹的博客访问量突破了100万,新浪网为他举办了一个博友见面会,来庆祝这位地产界的娱乐明星在写作方面取得的暂时性成功。正是在这个见面会上,潘石屹惊讶地发现,前来捧场的网友多为年轻人,在他和张欣的印象里,喜欢他博客的人更多是中老年妇女。对此,潘石屹的解释是,自己早年艰苦的经历遭遇了中老年妇女的同情。

  当潘石屹的博客突破700万访问量之后,他有了一个机会来说明这并不是网络世界中的虚幻。4月2日,他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签名售卖自己的新书《潘石屹的博客》——这本售价26元人民币(精装版售价50元)的书吸引了几百位读者,他们把五楼的会场包围得水泄不通。

  人群有点骚动,潘石屹和张欣先后走上了讲台。张欣在致辞中说,12年前,她认识了潘石屹;12年后,她为他的新书作序。“他甚至都没有写过情书给我。”张欣带着她那常见、平易近人的笑意说。

  证明700万访问量背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这不是一个枯燥的数字,他们是老人,少妇,刚进校园的大一新生,对潘和张的爱情感到羡慕的女孩子,头发花白、拿着收藏多年的图片报纸、寻求项目合作机会的中科院的退休老人……

  这时,一个头发束在后面、淡妆打扮的漂亮女孩子站了起来,她因冒失而略显紧张,但是她很快进入了状态——她开始讲自己对SOHO中国和潘石屹本人早先的仰慕,前不久几次夭折的求职经历,以及她想知道她究竟能否成为SOHO中国的一名正式员工。

  “现在,我能把我的简历直接交给您么?”这位来自北京大学房地产法律专业的女孩子注视着台上的潘石屹,她美丽的眼睛里充满了期盼。

  张欣在台上捂住了嘴。潘石屹也笑了,他站了起来。那个女孩子走过人群,把简历交给了他。

  “SOHO中国有个规定,凡是投简历,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给予对方通知,我们这次的工作可能有点疏忽。”潘石屹的表情突然变得有些严肃,他的甘肃天水口音这时派上了用场——他的这句话听起来没有像新闻播报员那么冠冕堂皇。

  今年5月份的时候,《潘石屹的博客》进入了《新京报》图书月度热销排行榜,它甚至出现在家乐福超市,和励志图书、时尚杂志、《兄弟》并排放在一起。

  对于他数目不详的读者而言,这没有什么不妥。他们在网上花费时间来定期阅读潘石屹的博客,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购买他的新书,目的并非在于欣赏他平淡的文字——有人就是欣赏他平静、近于口语、聊天式的写作风格。这并不奇怪——他们希望能够看到这个从农村出来、有一个商业头脑和冒险意识的家伙这么多年的历程,不止一个人在新书发布的现场告诉我,他们对他的经历太有兴趣了,他们想象,他的生活一定无比有趣。

  当然,我必须承认,有一部分人是冲着张欣去的——他们必定想知道,几年前,潘、张二人的那次决定性的相遇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从业者,潘从去年开始真正迷恋上博客的写作,迄今,他的访问量超过1200万。他的声音第一次传导到行业之外的更远处,开始有更多的人不把他当作一个地产开发商。他的博客内容庞杂,从童年记事到与他的读者一起谈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鬼神崇拜。

  八卦爱好者从中去寻找电影《阿斯匹林》的拍摄花絮,新闻记者从中知道他的同行王石和任志强的最新举动,潘石屹有时候变成一个书友,他向他的读者推荐国内尚未出版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也曾经被比尔·盖茨大力推荐的书由《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撰写,他花费了九个月的时间才写完了这本488页厚的书。该书的主要观点是:柏林墙的倒塌、互联网的崛起和软件的互操作性共同创建了一个新近变得“平坦的”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景观,使过去与权力和财富中心无缘的人得以直接参加赚钱和制造舆论的活动——只要他们有能耐、有胆识、有宽带连接就可以。这本书目前是从美国州长、国会议员到商界人士的必读书。

  今年3月份的一天,在一次与潘石屹的交谈中,当我坐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是一次与房地产无关的采访,但是他很快就滔滔不绝起来。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他不断就行业里的政策、制度设计发表见解,但是一直拒绝参加任何一个行业组织。他显然认为,报纸、电视镜头和网络视频是更好的说话的通道。如今,他的口才已经被锻炼出来,他在握住话筒的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从容、条理清晰、简洁的发言特点,这显然与不断的出镜经历有关。

  用高学历和家庭背景来解释潘石屹当前的成功是不可信的。他最高的学历是中国兰州市一个不知名的石油专业学校,早年的求学经历又经常被饥饿、出身以及老师因“反革命”被逮捕所打断。但是,这样的“先天资本”并未妨碍他的周围聚集起一帮高学历、有才华的人士:从营销方面的天才,到亚洲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他们投奔到他的麾下,在新的舞台上证明自己的价值。

  《SOHO小报》的主编许洋回忆起这么多年办这个刊物时,显得很感慨。他说:“我很感谢老板给我这么大的空间。”《SOHO小报》和它的网络版SOHO小报网是一个小资气息浓厚、在北京城里的知识分子圈子里颇有认知度的一个平台,而几年前,它还仅仅是一个刊登SOHO中国项目工程进度的通讯。这个刊物如今每期印刷2万~3万份,每年花费200万元。有一次,潘石屹对我说,公司不会考虑在这个刊物上发布广告,“我们将保证这个刊物的纯粹性。”

  2006年距离潘石屹开发SOHO现代城已经六七年。他在北京的建筑产品还包括建外SOHO、尚都SOHO、长城脚下的公社以及远在海南博鳌的蓝色海岸别墅群。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引起了争议,批评者认为在风格上哗众取宠,而支持者则认为他们夫妇丰富了北京的城市景观。按照潘石屹的说法,他的项目为中外优秀的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平台,国内一些长期受困于按资排辈体制的天才建筑师,却因他的项目一举成名。

  这是在为自己辩护么?不管你是否喜欢潘石屹,他的确是通过建筑影响北京,进而影响建筑文化的那群人之一,否则4月份的时候,美国NBC电视台的记者不会在潘石屹的办公室向他那样发问:“您认为自己是中国北京的唐纳德·特朗普么(美国房地产大亨)?”

  据潘石屹的翻译人员回忆,他当时有些谨慎,甚至有一些不自然,于是,他就含糊地把这个问题打发过去了。

  在这个时候,潘石屹个人的保守甚至低调丝毫不差地泄露出来了。对于和潘石屹打过交道的新闻记者,以及通过他的曝光率来推断他的娱乐指数的公众而言,这似乎不可思议——他那么喜欢抛头露面。

  然而潘石屹的确有这样的一面,在很多领域,他拒绝外人深入自己的内心。在饭桌上,当我希望了解他近来的捐赠行为和心态时,他拒绝了,他的理由很“老土”:会引来更多非自己愿意的捐赠申请,这些申请中很多并没有捐赠价值。

  可是,他的确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很多扶贫界的人士来和他一起吃午饭,探讨农村扶贫的新思路:从把售价在100美元以内的小屏幕电脑捐赠给农村,到讨论茅于轼的农村小额信贷试点。

  几年前富豪排行榜比较流行的时候,潘石屹拒绝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上面,他拿出自己的财务数据给富豪榜的编制人员看,以保证自己并没有能力入榜,同时称,将以法律诉讼对待未来可能出现的入榜事实。但是,很多人仍旧认为他有实力跻身财富榜。

  他的保守还表现在最近3年在北京的寻地中,在动用银行的授信和贷款方面,他总显得忐忑不安,他不愿意用一个当前并不疯狂的价格去竞争一块土地。如今,除了20余万平方米的项目储备外,SOHO中国面临断炊挑战。几天前,他刚刚失去了一个体量与区域皆优的地块的机会。无疑,他正在反思,原因显然植根于内心和血液之中。

  但是这些是潘石屹无关紧要的部分,至少对于喜爱他的人来说是这样的。在他们的眼里,他是一个能够进入重要领域观察记录的记者、韩国家电巨头LG某款彩电的代言人,或者以“不务正业”出名的维珍集团主席理查德·布兰森的中国版本。

  今年1月底,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潘石屹和妻子张欣拍了很多照片,然后粘贴在潘在会议期间写作的九篇博客中。潘石屹自称,与新华社和CCTV的报道相比,他的博客在时效性和可读性上都更胜一筹。

  这话倒是不假,他拥有的财富和名声使得记者证件都逊色起来,他参加了很多国内官方媒体都无法进入的论坛现场,并且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在博客里。

  他的文章布满如此多的细节,以至于“抢沙发(针对某篇网文第一个跟贴的人)”成为他的博客读者一件值得从事、其乐无穷的工作。

  在总结2006年的潘石屹时,你会很轻易地发现,博客和互联网正在成为他生活中的关键词。不仅如此,他把自己的生意也搬到了互联网上。

  在百度总裁李彦宏向潘石屹讲述了百度的盈利模式后,潘在百度、Google等引擎服务商那里购买了很多关键词,这其中就有“潘石屹”的词汇。当这些词汇被输入时,SOHO中国产品的页面链接将作为被搜索结果在前列出现,然后,根据各网站不同的竞价排名,SOHO中国根据产品页面的点击次数付费,费用在0.3元~4.0元之间。

  截至5月中旬,SOHO中国的产品页面获得了60多万次访问,虽然SOHO为此付出了27万元,但是他们销售了两千多万元的房子——瞧,潘石屹正在向每一个搜索他名字的人收取费用。

  那么,谁能告诉我,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中年的潘石屹正在表现出如此强大、看起来用之不尽的创新能量,即使他自己做不到,他也有能力给他的同事们创造一个鼓励个性和奇思妙想的氛围。这是这个永远西装的男人天性使然,还是受他那英语流利、高学历老婆的影响?

  没有人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但是潘石屹的交际名单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观察角度。我们的世界有一个特别的手段,可以用来验证你是否小有名气,那就是你经常和哪些人一起吃早餐,你的日程表上都会出现哪些重量级的人物。当然,这同时说明,你可以从哪些发达、容量大的脑细胞里吸取营养。

  潘石屹的交际名单上有一大串重量级人物:伦敦市市长利文斯通——那个在街头抗议布什访问伦敦的个性政治家,央行行长周小川、阿里巴巴的马云、宽带中国的“海归”梦想家田溯宁、北京大学备受争议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张维迎以及《纽约时报》驻北京的首席记者周看(Joseph Kahn),他刚刚获得了每一个记者都想得到的普利策奖……

  今年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也给予潘石屹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放眼看世界。

  他看见了很多名人,从即将离职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到身材火爆的安吉丽娜·茱莉和他的绯闻老公布拉德·皮特,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

苹果的创意天才老板史蒂夫·乔布斯,到胡须花白的智利反对派的领袖,潘石屹就和他们坐在一起。他也看到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当看到盖茨居然是个左撇子后,他急忙用相机把他照下来,他表现的像一个超级有钱的追星族——想想吧,上面的景观难道不令人激动吗?至少,这可是个认识自己局限性的大好机会。

  这是2006年6月以前的潘石屹。下半年,他会去做什么呢?

  潘石屹

  1963年10月生于甘肃省天水,人称“老潘”,现任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对潘石屹的经典描述

  身不高,体不壮,头发不浓密,但身手头脑均敏捷矫健。吃过文革的苦,享过改革的福,故能上能下,可屈可伸。一个已经基本娱乐化、善玩概念、精于反策划的地产商人。

  一个网友的评价

  如果·爱 2006/01/08

  潘和任志强不同,他属于外柔内刚型的人物。表面上斯斯文文,目光里却透着难以抗拒的犀利。他不是狮子而是狐狸,温文尔雅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野心,表面上似乎是处处让着别人,对任何人都投以善意的微笑,但在关键时候,就会毫不留情地该出手就出手。不可否认,他是智慧的,是优秀的智慧的中国商人的典型代表,有点儒商的气息。(张杰/文)

   点击进入本刊更多内容:(中国房地产报


中国房地产报,地产首席财经新闻纸,欢迎订阅!
订阅电话:(周一至周五)
800-810-0909 (全国)
010-65079988-312 (北京)
021-51168898 (上海)
020-83574469 (广州)
0755-82867797 (深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0篇。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产新闻狂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