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房产新浪首页 > 房产 > 地产新闻 > 正文

曾经风光无限 住交会能否度安然过七年之痒

http://house.sina.com.cn 2005年12月08日07:54 北京现代商报

  进入12月,接踵而来的“地产盛宴”让京城的地产商有了疲于应付的感觉。一位京城知名品牌公司的朋友曾经颇为困惑地问记者,地博会、住交会、房展会,你说我们去哪个好?要不干脆一个都甭去了!没劲!

  面对开发商的困惑,记者不禁感慨曾经红火一时的这些业内大“Party”终于难逃渐入低谷的命运。在年中的第四届博鳌房地产论坛让业内摇头叹息的同时,已经举办了6年之久
的住交会也没能幸免。究竟是什么让它们难持往日辉煌?而它们又是怎样让开发商开始感到厌倦的呢?

  住交会的临近,让进入2005年度以来略显平静的地产圈喧闹起来。这段时间,不仅京城的各大品牌房地产公司开始互探消息,北京的各家房地产媒体也纷纷做起准备,一场年底传统节目般的“新闻大战”俨然就要开始。“今年还去住交会吗?”似乎已经成了业内人士最近流行的问候语。而在历经一番询问却得到否定答案偏多的现实让询问者自己也索然无味起来。

  住交会开始让京城的开发商和媒体们产生审美疲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提到住交会,他们也不再是向往和期待。而这样的事实,与住交会近两年来过度开发大会品牌,急功近利的做法有着紧密的联系。今年的住交会可能还是“老三样”,只是不知道,又会有多少公司为此而买单呢?

  风光无限

  1999年11月,住交会第一次在深圳拉开大幕。据说,当年吸引了全国430家参展企业,近10万人参观,并被舆论界称为建国以来首次以住宅产业为主题的最大型展览会,从此一炮而红,踏上了“星光大道”。之后的五届,住交会继续立足深圳,展会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住交会主流媒体联盟网的数字显示,2000年,第二届住交会的展览面积为2.4万平方米,参展企业535家,参观人数14万人;而到了2003的第五届住交会,展览面积已经近3.5万平方米,并且有超过6000家开发企业参加了这届住交会,入场参观的专业观众也达到了5万人。

  事实上,那几年,住交会的确以新鲜的模式、专业化的角度、超大规模的操作吸引了全国众多有志于长远发展的开发企业。因为,在住次会上的企业展厅里,大家可以相互观摩;在城市论坛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而在颁奖盛典上,大家还可以载誉而归。这些都让正在从低潮中复苏且快速发展的地产行业,有了充分展示自我和交流彼此的平台。

  也正是因为如此,除网罗了深圳本地的品牌开发商外,包括北京、上海等地的众多品牌企业也几乎是每年必到。一时间,去参加住交会俨然成为了彰显企业实力的名片,一些京城的知名房地产公司更是表示,除了住交会外,其他类似的房展会都不再参加了。而“去住交会吗?”这句见面语也不经意地开始在京城楼市的地产圈里流传。

  遭遇尴尬

  然而,住交会一路风光的景象在2004年“移师”

房价一路大涨的上海后,突然让业内有了些索然无味的感觉。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一届的住交会在规模和档次上缩了水,事实上,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住交会无论是在规模,还是人气上都堪称是史无前例。不仅参会企业和参会人数突破新高,就连门票也涨到了创历史的2000元。近20个主题论坛,数百个地产奖项,让诸位开发商和媒体记者们在整个住交会期间每天都是“忙与盲”——忙着赶场,却显得很是盲目。

  热热闹闹的几天下来,有业内人士不禁戏言,这样的一场地产盛宴上,重要的已经不再是交流,而是“掺和”了。而在更多的业内人士眼中,住交会已经彻底地成为了一场不折不扣的地产狂欢派对。没有了深入实际的探讨,有的只是秀场和奖杯。

  其实,早在此前一届的深圳住交会上,越来越多的作秀成分、“赶大集”似的参与形式,已经让一些敏感的地产人开始感到“消化不良”了。而这届上海住交会有过之而不及的局面,更是让这些人士“食之无味”起来。

  一位自称天津房博士的网民曾经在这届住交会开幕之前,发出了“住交会—下一根鸡肋?”的质疑。这位可能就职于天津某房地产公司的房博士,不仅把住交会比做了一年一度的“大名利场”,更是称其为很多地产人必须面对的一个尴尬。

  赶场论坛,乱!在记者有幸参与的这届住交会上,这样的尴尬的确是处处可见。思想交流的舞台再次沦为了一个大秀场,民工开幕式、被哄抢的苹果墙、电影发布会、叫卖“大腕”……秀得人是眼花缭乱。

  而数十个论坛被密密麻麻地直接安排在了展馆里,这不仅让记者晕了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也让屈指可数的几个京城地产大腕们更像赶场似的匆忙地奔走其中。参观者的人数众多,记者们的蜂拥而至,几乎让所有的分论坛都混成了一团。大腕们的演讲、发言听不清,有时就连嘉宾们坐的主席上都被围得水泄不通,连个大腕人影也看不到。

  混乱的场面自然是让诸位京城地产大腕们的交流大打折扣,以至于后来,包括记者在内的不少媒体同行们都选择直接上网看直播算了。对于记者来说,身在北京地产媒体中的好处之一就是,平日里还不时有机会与这些京城大腕们面对面,所以这次看不到也就罢了。只是苦了那些想借着住交会一睹他们风采的外地同行们,别说采访,连远远看一眼都成了奢侈。

  而一直对住交会赞赏有佳的潘石屹也不得不坦率地表示,住交会的论坛一直没有办好。大概是被去年住交会上论坛“挤”在一起的架势吓着了,潘石屹主动建议主办方找一些更好的场所做论坛,比如饭店、国际会议中心。而今年的住交会能否接受潘总的建议就不得而知了,毕竟租借其他场地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频繁领奖,累!而另一个尴尬莫过于“多如牛毛”的各大奖项了。当然,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有点夸张,但这届住交会上规模盛大且名目繁多的颁奖仪式的确是让参与者印象深刻。有同行在会后做了一个统计,这一届的住交会一共颁发了227个奖项,这个数字可以说是让所有行业的颁奖礼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当然,这200多个奖项自然不会是发给200多个人的。一家公司、一位人物连获了几项奖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于是,在颁奖仪式上,就经常可以看到某公司的领导来回几次上台领奖。这样的领奖方式刚开始也是让领导们觉得挺风光,可一多了还是有点招架不住。就算来回跑上跑下的不累,就是捧着奖杯也累啊。结果,就变成了公司获奖,员工代领,一场盛大的颁奖大会最终演变成了可笑的“代表大会”。

  而像任志强冯仑、潘石屹这样的逢奖必得的地产大腕们,更是已经到了麻木的地步。因为实在是像潘石屹说的那样,“我们不烦,大家也看烦了啊”。他甚至建议大家干脆一起去做评委,大有从此退出领奖台的味道。但没有了这些明星地产大腕的住交会榜单,又能吸引多少人的目光呢?

  昂贵的门票、盛大的排场、泛泛的内容,让连续办了6年的住交会“做大”却未“做强”。特别是“移师”上海后,姑且不提上海本身的地缘优势,这里的展馆面积也够大,虽然组委会第一次没能把它全部装满。

  而从种种迹象来看,把住交会发展成为亚太最大规模的地产博览会也是早晚的事。长此以往,还真是有些担心会出现“会将不会”的后果,但愿这一味地向大发展的住交会,不要成为变“酸”了的“地产奥斯卡”。

  地博会:没有票房的“岁末地产大片”?

  而在等待今年住交会到来的同时,已经闭幕的第二届地博会让大家观望的心理更加强烈。同样也是生于深圳的地博会,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全国性博览会。因为关注的是城市经营和土地运营方面的内容,再加上是刚刚举办。所以比起住交会,地博会的名气还是差了一些,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地博会在今年打造“岁末地产大片”的信心。

  第一届的地博会同样盛况空前,数十个主题活动、系列专展吸引了国内30余位市长代表、近500位各省国土资源厅厅长代表、各市国土局局长代表、土地储备交易机构负责人、100多位全国权威媒体代表、数百家参展企业、几万名参观者参与。

  初尝成功的地博会在第二年就把目标投向了上海。第二届地博会不仅是一场土地的展会,还变成了房交会与地博会的综合体。与上海房交会的合作让地博会的主办方相信,这将开创中国房地产展会经营的一种新模式。

  然而,地博会与房展会的联合却并没有为这部“岁末地产大片”带来更高的票房,反而让一些开发商,特别是京城开发商不知道该如何捧场。一方面,加入了房展会的地博会变得与其他类型的博览会大同小异起来,关于城市运营和土地运营的讨论又非一般开发商所能言述;另一方面,住交会还在极力吆喝、“拉拢”,这让开发商们更加难以选择。

  这届地博会上,诸如“非上海本地物业遭冷遇”、“业主现场维权”的负面消息,也让刚刚起步的地博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上海看房者对外地楼盘的不予考虑,让抱着尝试态度的京城地产商大受打击。现场的维权活动更是让他们怀疑自己究竟是身处地博会上,还是北京的国贸房展上。

  毫无疑问,这一届的地博会,主办方同样是经过了用心的准备,期望将其办成一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行业第一盛会。但将围绕房地产的多元化元素都纳入其中的想法,让人不禁担心,地博会难道真要重蹈住交会的覆辙,同样是数十个主题论坛,同样是囊括了方方面面的地博金榜,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地博会也变成了大家“排排坐,吃果果”的一场“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盛会”呢?

  相关阅读

  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

  博鳌论剑,英雄不再?

  除了年底,住交会、地博会这两个让京城开发商难以决断的地产集会外,早在今年夏天,办了4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也让京城的各大开发商们尝到了“左右为难”的滋味。因为主办方让今年的博鳌论坛出现了戏剧化的场景,两场主题相近的论坛相隔一周在同一地点举办,而两边都不愿得罪的京城地产大腕们像约好了似的,都没有出席。

  没有了地产明星大腕的博鳌论坛自然是失色不少,不仅没有往年“博鳌论剑”的江湖味,而且内容相似的论坛安排让人感觉是连着吃了两顿一样的“饭”。

  不管是因为利润分成不均,还是品牌所属问题。反正“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在业内人眼中,是既分了家,又丢了牌子。事实上,博鳌房地产论坛是否还能办下去已经是业内最大的疑问。实践证明,分家这条路显然是失败的。即使未来重新“合二为一”,能否继续往日的风光目前也难下判断。而这所有的疑问,也只能等到明年才能一见分晓了。(仰静/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5,000篇。


评论】【楼盘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房 产 狂 搜
关键字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