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张 杰:近现代城市发展脉络与中国住宅选择(图)

http://bj.house.sina.com.cn 2007年11月24日19:00  新浪房产
张杰:近现代城市发展脉络与中国住宅选择(图)

图为张 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住宅与社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主持人:谢谢董 卫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讲,实际上实例很多,我们想以后在杂志上专门出一些专题做详细的介绍,住宅的研究不仅仅是个体、户型、本身,实际上和住宅区包括城市的区域和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接下来有请张 杰教授来给大家做精彩演讲,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住宅与社区研究所所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居环境委员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博客|人居环境委员会新闻)顾问专家,同时也是北京市规划协会的理事,他也有很多的专著和论文的发表,下面有请张 杰教授!

  张 杰:谢谢庄院长的介绍,今天这个题目也是比较有争议,所以我在发言的过程中,如果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大家就听一下,我讲的要点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三个方面专家都有所涉及,我主要讲一下,我觉得一些专家讲的我感觉比较深的,大家可以看第一个就是城市化禹城市住宅;城市住宅供给体系;城市交通的发展与住宅,就这三个方面。

  第一个从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住宅简单的回顾一下现在工业城市发展的过程,这个表格是发达国家,也有发达国家主要城市城市化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基本有这么一个结论,上个世纪初的时候一些国家已经进入了70%的工业化或者说城市化的水平,像法国的巴黎,当然了,整个法国国家的城市化比较晚一些,但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们的城市也已经超过了50%,我想请大家把这个表简单的历史条件稍微记一下,这样一个城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个移民的过程,这个是欧洲研究经济史的一本专著对整个十九世纪全球移民的过程。实际上我觉得今天我们依然面临着移民的问题,如果说我们城市住宅有任何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的话,我觉得你们有困难,但是有比你们更困难的,或者说战略上更重要的人群是从农村到城市来的,十九世纪大家知道欧洲很多移民到北美,当时很多移民到美国从事的行当大概统计的数据是90%以上从事非农业行业,在我们国家流动人口到城市来有相似性,说明人口的迁移首先是向城市迁移,城市面临的问题是移民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中,所以住宅问题息息相关。

  我们学城市发展史经常面临这样的图片,坦率讲,我们在很多教科书上经常忘记了工人并不是城市里面,而是从农村来的,当工业化发展,大量的劳动力到城市来的话,这些人不是已经在城市的工人,而是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来之后,才成为工人集中的社区,这是城市住宅面临的非常基本的社会特征。

  从现在比较时髦的词,社会空间角度来讲,实际上工人社区作为社会特征,极为鲜明的社会空间的出现是现代城 (论坛 户型)市的特点,比如说上午顾云昌先生说廉租房怎么分布,是集中还是分散的,实际上在工业化进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工人在城市中出现,所以所谓的居住分宜是现代城市面临的基本问题。

  我们看一下中国的状况,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在文革前有一段发展比较快,但是后来由于体制各方面的原因有一点停滞,现在面临急速增加的时期,由于我们的人口基数非常大,所以我们在未来一二十年,应该有更多的人想挤进城市里面,带来现代工业化带来的生活的改变。

  说到大城市的作用,刚才赵主任提到的我非常同意,就是我们国家如果忽略了特大城市地区和大城市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会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前一段时间我得到一个小道消息,说北京人口已经超过了1700万,有的专家说1800万超过了人就没有办法喘气,现在我们看还是照样喘气,我想人挤到这么一个已经拥挤不堪的地方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有了现代城市,实际上也有了和现代城市不同的住宅供给和体系,我们有必要从比较简单的理论上理一下,这样的住宅供给体系有什么特征,第一区别于传统的家族式的体系,大家知道在农村找几个亲戚就可以解决住宅的建筑问题,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商品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实用价值,再一个是交换价值,在传统意义里面,这个是使用价值,这一点是我们现代城市供给体系根本改变的方面。

  第二点住宅的消费很多专家都讲了,它是超前的,由于大家集中在城市里面,再也没有血缘的家族支持,一个人来到这里,他的消费必然是超前的,否则的话就会造成住房的严重短缺,就是我们讲的超前的消费促成了现代金融体系或者抵押贷款的模式的出现。

  再一个就是很多专家说的社会住宅的出现,大量的移民到城市里面,变成了产业工人,他是无产者,他没有能力参与产品交换价值的体系的消费,所以需要社会提供。

  非常有意思的,如果我们把历史的眼光回到城市化相对的阶段,我们会发现比如说英国、德国比较早的工业化国家,他真正说在50%以前城市化的阶段,城市住宅的提供不是这个国家提供的,而是企业家或者说小型的市场提供的,同时还有一个非常大的贫民窟的出现,贫民窟在英国有两个表达,前个有产权的,后一个是这个地不知道谁的,贫民窟作为现代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说是必然的现象出现这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对于住宅的介入,刚才董 卫教授已经说了,比如说北欧的体系,实际上是国家介入的国家,我们应该提到凯因斯,他是英国的了不起的思想家,当时他看到很多欧洲发达工业社会,国家应该干预很多的事情,其中住宅形成保障体系应该是凯因斯国家干预体系的具体的实践。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的模式,大家可以看到,私有的市场提供的,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市场提供的比例还会降低,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政府介入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实际上在这里面,有一些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比如说像西德,英国,法国,但是像西班牙,50年代的城市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有很多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也有干预的情况。

  但是从70年代之后,石油危机之后,凯因斯主义失去了以前的魅力,西方纷纷的追求向市场看,撒切尔和里根应该是倡导者,我们国家的邓小平在那个时候也是变革的非常重要的人物,导致了国家的赤字增加,导致了供给越来越依赖于市场,现在我们得到英国重新300万套的建设量,300万是什么概念,在英国住宅发展最快的年度,六十年代初期也不过30万套,现在政府要说建300万套,这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我们是值得深思的。

  社会住宅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表现,刚才说的发达国家,如果我们把视野拉回到跟我们情况比较接近的新型经济国家,由于二战之后经济形成的新的不平衡,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很多人口还是居住在贫民窟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居民我们以前说的亚非拉国家的贫民窟比例是相当高的,这个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我再回来,为什么讲城市化是移民的过程,跟这个是息息相关的。

  大家知道,现在的印度,印度是贫民窟非常突出的国家,但是他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由于战后整个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非正式住宅成了全球非常重要的现象,所以在很多国家,一个是大量的人居住在体制外,还有一个是全球很多重要的机构对于非正式住宅有很多做法,希望能够改善提高,这个实际上是非常理智的,现实的思路。我们看看我们国家的现状与选择,很多专家都说到这里了,比如说商品房这块就是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原因很大,很多,比如说面积的问题,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我想强调一点就是租赁市场的问题,在我们国家,经常政府会强调我们在住宅改革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比如说80%以上家庭成为了有房的家庭,这儿一个高比例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使得我们的租赁市场跑出了决策者的视野。

  在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我老说你有房是好事儿,也是一个坏事情,租赁市场不发达的话,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人不能背着房子走,租赁市场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一块,即使在商品房这块也是非常重要的缺陷。

  保障性住宅刚才专家说了,大家可以看到,整个住宅发展的投入和产出的量整个比例是在下降的,也造成了我们今天一方面比较自豪的说80%人拥有住宅,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保障性住宅,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低收入的人都住在哪里去了,大家知道,在非典的时候,有关部门为了了解哪些人群被传染,了解了地下室居住的有多少人,当时宣布了非常大的数字,大家看这个照片,这是深圳的城中村,伴随着深圳城市经济奇迹也成为我们大家关注的热点,流动人口占人口的一半,多少人居住在这里面,如果我们对流动人口居住的状况跟深圳的经济奇迹,和我们国家在低廉的劳动力市场在国际竞争中的表现的话,我们不得不说类似这样的城中村为我们廉价劳动力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历史的东西不可忽略。

  刚才我们看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过的路和我们国家面临的现实,我想说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而不是简单的回归公房分配制度,我们今天谈的更多的是体制内的问题,如果算社会人口的比重的话,实际上是比较低的,我觉得商品房自然要算一块,这个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商品房和公共住宅的比例怎么分,有待于探索。我们只能说一条,如果多数人进了城,需要市场提供,我觉得不太现实,历史告诉我们,这些人来到城市,国家的干预,我觉得供给体系也应该是多层次的,不应该是很多东西一概谁拥有这个房子,我就租,这个租还不是廉租房的问题,比如说德国作为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现在作为租房的人还超过20%到30%,租屋的人很高,并不是没有钱的人。租屋是社会文明的发达标志,促进人员的流动,很多人租房住是一个生活态度,我干吗要做一个房奴,每天想着房贷交没交,这个工作状态就不一样,我觉得文明社会租房是重要的一方面。

  再有就是低收入住宅,这个应该包括体制内的和体制外的,租还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贫民窟或者非正式住宅的改善条件,在国外60年代末就说过,政府通过适当的政策支持低收入阶层在非正式住宅里面有效的改善居住条件,这是政府非常重要的职能。

  下面我想谈一下现在城市交通的发展和住宅的布局。回顾一下历史,非常有意思的,早期工业国家,发展铁路顺理成章,他发展铁路相当布局的时候,汽车才出现,所以没有汽车市场和铁路的竞争,历史就给了他们自然的条件,使他们非常顺畅的把城市用廉价的交通组织起来了,我03年的时候在巴黎教了几个星期的书,我特别问了一下巴黎整个城市的结构,他们跟我说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巴黎现在我们看到的沿着铁路疏散的结构,早期主要是依赖于区域性的铁路,我们北京要搞11个新城,要搞非常好的轻轨,投资是非常巨大的,利用区域性的交通干道组织城市的居住、就业形态,可能是我们现在TOD的非常重要的依据,这个我们可以看到英国的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期,汽车没有形成竞争对手的时候,已经形成了全覆盖的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铁路的联系。

  大家可能看到过这个图,由于没有汽车的竞争,使得铁路有利可图,斯德哥尔摩我们可以看到,从1930到1990年,整个增长都沿着铁路干线走,包括新城也是跟主要的铁路布置的,刚才说了,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公交线路的发展和居住用地的布局应该有更合理的思考,还有一个我们可以想,这样一个结构的话,要形成必须有强大的公共的干预,铁路就是长线的投资,同时要保证铁路能够带领用地的规划,肯定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刚才赵文凯主任也说到了,其他的基础设施,我非常同意,铁路只是我们看到基础设施的最基本的方面,大家知道,在我们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十万人未必可以养得起一个像样的超市,我们对望京、回龙观都做的调研,这么大量的居住人口,却形不成支持大超市的结构,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的人口规模和基础设施是什么样的。

  同时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最近很多城市都做10%到15%的廉租房到房地产开发的项目当中,分散也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住房不是一个房子,是说我住在这里能不能就业,就近买我想买的东西,我们想想,房地产开发的项目都是依赖市场,王 欣走了,我觉得万科搞的很多项目以前都是非常贵,要跟他服务的,都想赚一些钱的,如果把15%的面积做廉租房,中国学生到国外很穷,就把高档的地方搞得低档化,分散的布局跟社会其他的适用于社会低收入消费的怎么解决,这是一个大问题,现在谈的更多的是低收入住宅的量的问题,还没有谈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比如说巴塞罗那准备奥运的时候说形成两个统一,一个统一的就业市场和一个统一的消费市场,达到这两个统一,才能够给不同阶层的人提供一个选择范围内平稳的生活和就业的机会。

  大家知道房子是不能跟着人走的,所以很多专家都讲了,房子是不可移动的,不动产,但是山不转水转,房子不转,交通可以转,我人这个阶段可以选择稍微差一点,前提是我能不能转移,选择另外一个地点适合不适合我有足够的钱付交通费用,所以交通说起来根还是最主要,最主要的因素。

  您也可能会选择美国的方式,随着小汽车的发展可以做郊区别墅,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我们没有这么多的地,刚才赵主任也说了我们国家土地紧张的状况,所以对于我们国家小汽车的问题显然是一个问题,同时交通对我们居住的形态,像早期的做郊区的,很多都影响了后来的居住形态,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城市发展的资源状态,第一个人地资源相对紧张,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我们肯定不会像美国那样,应对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节约用地,高密度的城市应该是我们思考的主要的方向,还有要强调城市规模的节约效应,我们在很多,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很多原因,我们怕谈大城市,特大城市有很大病,大城市也有很多病,但是返过来讲,不走这条路,带来的可能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我们只有强调规模的效应,才能在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资前提下发挥,给大家提供一个方便的投资环境的服务,所以我认为快速廉价的公交应该是我们紧凑城市的基础,北京今年宣布了10亿的补贴,使地铁降到了两块钱,希望大家更多的用公交,政府也算明白这个帐了,这个钱治理环境可能不好,干脆补贴回去,公交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对于紧凑城市,我们今天闭上眼睛,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巴塞罗那有一个扩展区,还有一个新城,最后实施到最后的密度是相当高的,这么一个高密度的城市,也支持了新城是非常有活力,非常有特色的,包括欧洲的主要城市,巴黎、柏林的发展都是在城市里面紧凑型的做高密度的住宅。

  再有从整体城市的交通布局,新加坡是值得借鉴的,国家如何加强宏观调控,土地的开发,结合在一起是我们解决住宅的非常重要的经验,我想没有这个的支持,我们盖完了房子可能仍然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最后一个题,我记得八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专家探讨是否发展高层问题,所以在很多专家眼里,建筑建高了,密度搞大了都是不可接受的,今天赵主任给我们带来了比较宏观的信息,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把大帐算清楚了,学一些已经发展成高密度,做的还不错的城市,是我们非常现实的选择,从战略的高度,规划好、建设好高密度的城市居住环境,是摆在我们整个城市决策和规划者更重要的课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 杰教授的精彩演讲,今天一整天大家的信息量是很大,这一整天我们说也需要有一个盘点,当然了,这个盘点也许在我们后面的几期《住区》版面上大家会看到一些嘉宾主题发言的内容。感谢各位嘉宾精彩的演讲,感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今天是非常成功的一次论坛,也感谢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居住区规划学术委员会一起主办,感谢承办单位德中四维国际交流文化有限公司,也感谢我们网络直播的新浪房产,感谢他们作为我们的一个媒体向外转播今天的盛况,感谢《住区》杂志编辑部的各位,他们才是真正的组织者,我们执行主编戴静,感谢各位与会的来宾,没有你们我们今天的论坛不可能取得这样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本次论坛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