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地上的标记:映秀自发商业重建力

http://bj.house.sina.com.cn/biz/  2009年05月11日08:14  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地上的标记:映秀自发商业重建力
商业也是重建的一种力量,这个意识似乎是随着恢复工作自然生长起来的。

  本报记者 左志坚 汶川县映秀镇报道

  那栋废墟以45度角斜插进大地,带着坍塌和摇裂的痕迹,在周边一片簇新的板房区中格外醒目。这栋原名“漩口中学”的建筑已被废弃,工人们还在忙着加固。

  废墟已经升格为“地震文物”,四周竖起了一人多高的铁丝网。512地震一周年祭日之后,这里可以自由进出。这里将成为一个“标志”,计划在祭日后正式开放。

  在映秀镇,现在板房商铺也在快速生长,漩口中学周围已有很多五颜六色的店铺和招牌。

  或许,要让活着的人活的更好,是生者对死者能做的唯一承诺。

  “512震中饭店”

  商业也是重建的一种力量——这个意识似乎是随着恢复工作自然生长起来的。

  最初的商业的味道是在2008年6月出现的。漩口中学对面的救灾帐篷里,幸存者为解决大家的日常需要,开起了帐篷商店。救援通道还不是十分畅通的时候,副食品、烟酒等小百货是震后最早可交易的商品。

  两个月后,第一批援建的板房立了起来,服装店开始出现在映秀。当更多的幸存者意识到板房也是可以谋生工具时,一家又一家板房旅店开张了。

  36岁的前砖厂电工梁波现在就是板房旅店的主人。砖厂化成了废墟,对这类失去生计的幸存者,政府给予了充足的便利,每户分配了一间额外的板房用作出租,免税、免水电费。

  大批援建工作人员、志愿者、媒体记者和数量可观的旅游者是板房旅店的“客户”。两张床铺,一个写字台,一台小彩电,是这类板房旅店的标准配置。

  餐饮业是镇上仅次于旅店的第二大“产业”。一进映秀镇,扑面而来的广告牌中,多是各类板房饭店。火锅、川菜乃至烧烤,是家庭妇女经营的传统强项。最常见的餐馆合作模式是几家联营,这为政府解决了更多就业压力。

  一家悬挂“512震中饭店”招牌的小店,占据了板房区入口的“黄金地段”。老板杨云青59岁,在地震前就是映秀镇的经商能手。开了20多年吊车后,杨在河边养了一万多斤岷江鱼,开了一排农家乐,两个采砂厂。所以杨家仅固定资产就至少有200多万元,但那是2008年5月12日之前的事情。

  在地震过后的很长时间里,杨云青放弃了商业,只愿意和两头猪呆在一起。这是他遇难爱人的遗物。今年2月10日,杨云青再婚后,他的“震中饭店”才开张。

  地震初期,杨云青曾双膝跪地,从映秀湾电厂求来一台吊车,在蒋雨航等“明星”幸存者的救援工作中,他也有一份功劳。一年后,他将身扛担架抬出蒋雨航的照片放大到数十寸,呈放在“震中饭店”的显要位置。食客在吃饭前总会驻足观看或拍照留念。

  老杨早就在工商局注册了“震中饭店”。

  “震中”二字已足够吸引投资,4月份就有广东老板希望投资震中饭店一起做大。几乎是同时,杨云青接到两家大型旅行社的电话,“要把我们设为川西旅行团的定点饭店”。在板房过渡期之后,这位前养鱼大户将彻底转型为餐饮业老板。

  现在,生意好的时候,震中饭店的日营业额能做到四位数。

  农民也加入了经商的行列。陈忠兰原先只会种地,地震一来,家里的房子和土地都被埋了,整个家庭6口人,只能依靠政府每月的补助。“地震后没了活路,政府号召自救,就把生活费攒了下来,3个月攒了1800块钱起步。”

  陈忠兰说不好普通话,从农民突然变成售货员对她是不小的挑战,还不时怀念山里新鲜的空气。直到2008年9月,一位特殊客人的到来让她坚定了信心。

  来访者就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他在这个小店“亲切问候”了陈忠兰的女儿。“临走的时候,还拉着我女儿的手,说你们要好好干下去。”

  几个月后,店里拉出了一条醒目的红色横幅,“温爷爷到过的小小店。温总理说,既方便了群众,也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温总理到来时,这个“小小店”的货架、货柜很多还是临时借来的,温总理到过之后,陈忠兰一家借了点钱,将原先简陋的小店扩大。对于陈忠兰这类被迫移民下山的农民来说,每天数十元的纯收入,已经足够生活。

  不管映秀镇的这些农民是否乐意,他们的农民生涯,在2008年5月12日就已经划上了句号。

  2008年地震后的第一周,无数军人、志愿者、记者从都江堰徒步进入映秀,几乎共享了所有食宿用品。当时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经济理性。

  所以当帐篷商店出现在映秀时,政府不是没有疑虑。映秀是全国瞩目的焦点,板房都是同胞无偿援建,沾染了“铜臭味”会不会“影响”不太好。

  就在映秀的疑虑中,这里拥堵的交通使商业力量自然地蔓延开来。旅店、餐饮等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而纷纷自动生成。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群众自救确实“既方便了群众,也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地震以前,映秀以水电闻名,成都人说,“好个映秀湾,成都亮半边”。除了工业,又属山中务农的人口为多。地震摧毁了工业和农业基础,以商业的形式翻开新的一页,对映秀几乎是个必然的选择。

  工商局的干部说,现在的映秀有265家商户,地震之前也不过才130多家。

  旅游小镇与另类生意

  而政府也开始了旅游业的规划。漩口中学遗址只是“地震遗址公园”的一部分。在五一之前,渔子溪的“观景台”和漩口中学遗址一样,已经竖起了显眼的旅游招牌。

  整个地震遗址公园的规划是67262平米。一些开旅店的映秀人被政府召集开会时,曾经获得消息,重建映秀要投入20亿元,映秀镇会被“打造成生态旅游小镇”。梁波、杨云青、陈忠兰都说要继续做生意,都相信将来做生意还是有机会的。

  汶川县委宣传部宣传,“要在映秀镇遗址保护、纪念设施和震中标识建设基础上,制定区域特色旅游规划,增强旅游发展的长期适应能力”。

  而镇党委副书记蔡代敏一再表示,映秀镇的规划还要等省里审批。镇里领导有些低调,大概是担心伤疤触痛映秀人。

  其实映秀因为交通区位明显,本地百姓原本商业意识和城市居民差距就不大。杨云青这位震前就经营得法的老商人也说,以前的映秀商业气氛就比较好,街上餐饮、娱乐都比较发达,“人的商业脑筋还是有”。就连梁波这类看上去有些木讷的老实人也打算继续做生意了,虽然“看着地震的遗迹心里是很难受”。

  蔡代敏的观点是“死去的人已经死去了,我们要为活着的人多考虑一些。要让活着的人活的更好。”

  在旅店、餐饮等常见旅游生意之外,另有一项生意多少有些争议,便是映秀多处可见的地震遗迹照片。一个名叫张建国的北京人是照片生意的始作俑者。

  张建国从2008年10月开始在映秀共拍了1000多张地震遗迹的照片。为了平衡自己来映秀的费用,“也是让映秀的穷人有个生计来源”,2009年1月张就挑了3张照片,配上自己喜欢的毛泽东诗词,做成书签当作旅游纪念品兜售。

  最初的一套书签他以4.5元的价格批发出去,经过中间商分销,再到映秀的零售终端,就有了价格10元至15元不等的纪念书签。最初的7000多张已经销售告罄。“5月9日我会投放第二批照片”,张建国说,这次是一套8张“绝版图片”,而且批发价格会很低。

  张建国明白本地人不会买这种照片,“因为他们看了会伤心”。他又觉得让没有工作的映秀人如此维持生计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映秀卖照片的店主大多闷闷不乐。

  最初张建国来映秀为的是在映秀小学建立少年地震科学活动站。在映秀等了4个月,“地震活动站”政府没批下来,于是照片越印越多。第二批照片的印量比第一批又多了3000张。

  张对记者说,“还有很多旅游产品可以开发”。比如,刻有“汶川512”字样的石头也随照片出现在一些地摊上,目标群体也是外地来的游客。

  做生意的映秀人,脸上有客套的微笑,但又似乎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

  好比梁波,他将来多半会继续从事与地震旅游相关的生意,想到这里,他觉得难过又无奈。他说,有一个地方却是给他再多钱也不会去的,就是渔子溪村山腰的映秀公墓。这个公墓,是映秀镇未来重要的旅游景点。

  梁波几乎是条件反射似的回应记者,“我不会上山”。因为那里有一块墓碑,属于他快满5岁的儿子。

  现在,粱最喜欢听到的,就是映秀小学的轮滑少年嬉闹着追逐而过时发出的爽朗的笑声。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的文章

不支持Flash

乐居简介About Leju广告服务合作伙伴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会员注册产品答疑客户投诉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400-60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