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化妆品名称即将被瘦身

http://bj.house.sina.com.cn/biz/  2010年03月09日08:39  北京商报

  特效美白祛斑霜、高效保湿祛皱养颜蜜……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词语被频频用在各类化妆品的名称上,不但冗长而且夸张。如今这些化妆品名称即将被“瘦身”。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对化妆品的名称进行了明确限制,还明确了化妆品命名的原则和禁用内容。其中,国家药监局在规定中要求像一些虚假、夸大和绝对化的词语,比如全面、最、第一、特级、顶级、超凡、换肤等词语不得出现在化妆品的命名当中。

  常女士是一位公司白领,她对记者说,自己曾经买过某品牌一款叫做“特效美白霜”的化妆品。这种化妆品声称能够美白。使用以后皮肤发红发热,逐渐脱皮,在一周之后她的皮肤果真变白、变嫩了。可是这种白嫩也要付出“代价”:皮肤虽然白了,可是却禁不住阳光的照射,只要太阳一晒,没过几天皮肤就又变成原样了。

  既然有过吃亏上当的经历,很多人为何还要继续购买这些诱人上当的化妆品呢?一位消费者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如果化妆品宣称有特殊的疗效,那我的第一感觉肯定是想试试看。尽管我也不会完全相信他们所说的那种神奇疗效,可是如果不买回来亲自试一下,总是觉得对不起自己。”

  记者在一些化妆品专卖店了解到,多位购买化妆品的女性消费者都有被夸大其词的忽悠成分戏弄的类似经历。一位消费者说,自己购买化妆品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了,所购买化妆品的名称中都含有“护肤、美白”的字样。其中有些美白产品涂抹之后虽然有些美白效果,但没过多久,就会“褪色”恢复原状。即使按照说明书上的用法长期坚持使用,仍旧没有获得厂家宣称的“白皙”效果。

  专家表示,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有没有效果先试试看”的心理,在化妆品的名称上夸下海口,使用各种极致性形容词,比如用特效、最、奇效、高效、速效、神效等词语来迷惑消费者,并且现在世界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炒作得最神奇的材料,你基本都可以在化妆品的品名上找到,比如纳米科技、黑曜石等等。这些技术和原料,其对人体皮肤的美容作用有的还在科研和实验阶段,化妆品厂家却早就将那些吸引人的字眼变成概念加以炒作了。

  更有甚者,一些化妆品还会带来副作用,比如有的化妆品为了达到自己宣称的瞬间效果,就在里面添加了雌激素等各种激素。这样的化妆品短期使用对皮肤会有一些嫩白效果,但是长期反复使用将造成皮肤及全身性的损害,并使皮肤对激素产生依赖,停用后还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炎症反应。

  2009年,一种名为“全能美白祛斑霜”的化妆品曾被查扣。抽样检测显示,这套化妆品汞超标逾两万倍。而汞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属于化妆品中的禁用物质,不允许人为添加。使用汞含量严重超标的祛斑类化妆品,除了会对皮肤产生直接危害外,还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进而损害人的肝脏、肾脏,以及神经、造血、生殖系统,并有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了《化妆品命名规定》和《化妆品命名指南》,对化妆品的名称进行了明确限制,还明确了化妆品命名的原则和禁用内容。

  对此,药监局一位著名专家表示,政府的明文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监督化妆品命名的作用。一些绝对化的词语,由于有了相应的参考指标,比较容易限制。但是中国文字很丰富,对于一些有很多同义词的词语,完全禁用就比较困难,比如禁用“绚烂”,厂家还可以用“灿烂”等其他表述。所以,化妆品的禁用语数据库以后还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修正。

  来自化妆品行业协会的一位法律专家表示,规范化妆品的命名,最主要的还是要在源头——化妆品名称的报批上严格把关。如果审批部门能够好好把关,对不符合规定的化妆品名称不予以批准生产,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规范化妆品在市场上的流通。对企业而言,化妆品夸大宣传问题主要出在销售环节,企业的销售部门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就会进行炒作性介绍和宣传。要对其进行有效监管,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化妆品市场。

  专家表示,法律规范的完善对于化妆品名称的规范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消费者在发现化妆品不符合厂家的宣传时,由于维权繁琐,打官司成本比较高,一般不会对企业进行诉讼和索赔。这样导致企业的违法成本很低,使得很多化妆品厂商可以漫无边际地夸夸其谈,而不会去考虑实际后果。

  商报记者 扈明/文 暴帆/摄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扈明发表的文章

北京商报发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