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强势区域品牌:夹缝生存之道

http://bj.house.sina.com.cn/biz/  2009年11月24日08:18  第一财经日报

  CBN记者 穆易

  尽管置身于和路雪或者可口可乐铺天盖地的广告中,可能是一块娃娃头雪糕,也可能是一瓶冰峰汽水,在一刹那会唤醒一个人童年的味觉,从而让他/她情不自禁地从钱包里掏出钱来,去重温那份记忆。

  总有那么些品牌,在跨国品牌气势汹汹的夹击之下,仍然能够在地方市场上独霸一方。

  麦肯锡2009年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区域品牌往往在地方占据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以受中国人喜爱的白酒为例,除了奉行少数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激进策略的超高端品牌外,大部分白酒品牌在某个城市群或地区拥有高达40%~50%的市场份额,但全国市场份额只有2%~3%。

  “那些站得住脚的区域品牌大多集中在食品和零售行业。”奥美中国首席企划长翟永康在接受CBN采访时说,“而其他领域,比如电子产品领域已经很少见了。”

  区域品牌在夹击中生存

  的确,因为地域差异,那些能充分结合当地口味的产品往往深受消费者欢迎,品牌能够屹立几十年不倒。

  而现如今,由于跨国品牌的势力已经渗入到二三线城市,甚至四五线城市,这些区域品牌不可避免地与跨国品牌正面交锋。

  有些品牌通过并购中国品牌打入地级城市,而有些则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成功地“迷惑”了消费者。来自麦肯锡的调查其中一点很让人惊讶,目前在一些地级城市,有20%~40%的消费者已经认为肯德基和可口可乐是中国品牌。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区域品牌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会败下阵来。“利润率高、认知度高、覆盖面广、渠道很分散,这些都是区域品牌的优势。口口相传是区域品牌最大的营销特点。”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安宏宇(Yuval Atsmon)对CBN记者说。

  而同样,跨国公司的短板亦给区域品牌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区域品牌创新速度快,可能一口气推出50个新品,这个速度国际品牌是跟不上的。另外,国际品牌还要考虑在中国推出的新品能不能复制到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国家。”安宏宇说。

  汇知国际亚太区事务部上海首席顾问陆亦琦认为,跨国品牌的统一定价是另一个问题。“跨国品牌到地方还是要统一定价,如果价格过低的话,会出现经销商大量进货,然后返回到一线城市销售这样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往往被忽略,就是跨国公司对于城市中产阶级的认识。在美国,中产阶级越来越多,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而在中国大多数二线城市里,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比如在山西,有特别富的煤老板,他们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平均收入,但是这个城市的中产阶层,那些被看成最具消费能力的人群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这会导致跨国公司在制定计划时作出错误的判断。”

  所以,尽管跨国品牌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入中国广袤的土地,顽强的地方品牌仍有生存的空间。曾经预测的食品饮料日化行业全军覆没的一幕并没有上演。安宏宇说,过去5年来,跨国公司对于行业整合的速度,是过于乐观了,实际要慢得多,可口可乐对汇源并购的失败是很明显的一个案例。

  此外,金融危机大大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人们不再一味迷恋大品牌、大公司,消费更趋于理性,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这些都成为区域品牌发展的利好消息。麦肯锡2009年消费者调研报告显示,当今的消费者愿意考虑更多的品牌,注重价值的消费者从2008年的17%上升到今年的27%。

  比如,一个利好消息是,护发品前五大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01年的58%降低到2008年的46%,原因是多家竞争对手推出了满足利基市场需求的产品。而另一个数据则显示,山寨版手机销量从2006年的1700万台增加到2008年的6200万台。

  进攻还是防御

  那些能坚持到今天的区域品牌无疑都是市场竞争后留下的强者,不过,尽管消费者的逐渐成熟为这些品牌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但仍然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道理。

  “现在渠道也已经全国化了,比如大卖场,很多品牌是跟随渠道‘下乡’的。地方品牌面临很大的危机,只有走出去,成为全国品牌,像王老吉那样,才有出路。而投资、营销和全国性渠道都是区域品牌进一步扩张的壁垒。”翟永康说。

  选择进攻还是防御,这似乎不应该是一个该讨论的问题。北京华盛智业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李光斗认为:“现在做品牌的成本越来越高,品牌做局域性抵抗的难度很大。对于品牌来说,有影响力而没有占有率,是没用的。”

  而区域品牌在走向全国时,势必存在很大的困难。扎根于当地、开发符合当地人口味的产品是其优点,同时也是品牌走出去的牵绊。拿西安的“冰峰”为例,那些销往外地的“冰峰”主要还是被外地的西安人消化了。如此发展,其空间势必有限。这是摆在每个区域品牌面前的最大难题。

  在走出去问题上,陆亦琦有着不同的观点:“本地品牌有时不是输在别人在赢,而是输在自己犯错误。不要盲目扩张,不要被资本所驱动。要对区域人的个性、喜好做充分的研究。在日本和韩国复制一个品牌很简单,在中国很难,因为差异太大。”

  一年前,一个消息让上海人唏嘘不已。在上世纪风靡大街小巷的飞跃牌运动鞋,在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之后,居然在法国重生。以中国概念重新包装的飞跃鞋,每双价值五六十欧元。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的文章

乐居简介About Leju广告服务合作伙伴联系我们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会员注册产品答疑客户投诉
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400-606-6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