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房产 > 房产社区 > 地产圈  
全部房产论坛列表
爱问(iAsk.com)
论坛首页 论坛精品 发贴排行 48小时热贴 论坛相册 通讯录 生活服务 楼盘详情 在线调查 论坛帮助 北京生活信息搜索
发贴 - 刷新 - 收藏 - [注册]
作者:少吃多动 发表日期:2006-12-04 09:59:26
主题:和谐城市,产业工人安居在哪儿?[表状]
产业工人,小名农民工。

条件艰苦的采掘业、建筑业,几乎“清一色”农民工在现场作业;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加工业,一线岗位到处有农民工身影。——无论从业数量,还是从业范围,这支新的产业工人队伍,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多地少。数以亿计的劳动力,源源向城市流动,汇聚成巨大能量,在外来资本催化下,促使生产要素大规模优化配置,终成“中国制造”的神话。

农民进城务工,需要安居。

最基本的居住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我们的城市,显然没有为这种大规模人口导入做好准备。

简陋的工棚、密集的“职工宿舍”,完全拆散了家庭生活;“城中村”的违章建筑、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虽有家庭生活但生存条件恶劣。与之相辅的是:夜幕下的马路地摊集市,巷子深处的间间发廊,混杂不洁食品的小街排档,以及看病上学社保等另类待遇。

做城里人,是许多务工农民的美好愿望。他们这一代既使不能兑现,在城里长大的下一代,也很难再回到没有承包地的农村。我们的现行住房体制,显然把这种美好愿望变成了打劫手段。

要想成为城里人必须买房;买房必须“一步登天”。因为住房中包含着土地价格,“规则”是一次性先行缴付70年的地租。这就意味着,或者缴贡上几代人的积蓄,或者透支下半生的预期收入,除了暴发户。

工业化,伴生城市化。

城市,容纳配置着大工业时代所需的人力资源。当住房消费只有“高价”才能实现时,很大程度限制了城市的容纳配置功能,当许多“成功人士”,被“按揭”锁定在某个城市时,人力资源的流动性由此而降低,很大程度限制了城市的优化配置功能。

以上描述过于抽象,不妨看看现实。一年一度,让所有的参与者都疲惫不堪的“春运”,是一种极为变态的上下班方式;波及面逐年扩大的“民工荒”“技工荒”,拷问着“中国制造”的神话能否持续。

城乡差别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当城乡差别还有地理上的阻隔、距离上的缓冲时,这类因素处于可控状态。当工业化导入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城市化却不能让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人,融入城市生活方式,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等方面,简单地说,当 城乡两元结构在同一座城市里出现,甚至仅隔着一条马路时,这种反差、这种显失公平、这种不认同感,会埋下和酿成巨大的隐患!

安居,城市化的关键环节。

实在不懂,近几年“八亿农民要进城”竟成了“高房价最有力支撑”的学术成果。

城市化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脱离了工业化不可能有城市化,脱离了产业工人不可能有工业化。现实的问题不是农民要不要进城,而是已经成为产业工人。

中国的城市化,可能是人类社会最大规模的人口由乡村涌入城市,巨大的刚性需求,已经引发了蚕食耕地,急速扩大城区的躁动,这种只会加剧交通、环保、能源、治安等一系列矛盾的房地产开发,反而造成了高昂的居住成本。面对现实,我们可能不得不寻求一种新的安居之路。

基于上述思考,从安居角度,我们会应该重新认识住房体制中的一些熟视无睹的基本问题:

比如:土地效益,不应成为“第二财政”,而应从维系广大人民基本生存权力的高度来权衡;由此而衍生的“高房价”可以存在,但只是对多占城市空间的少数人一种经济惩处手段。

比如:市场结构,不是大房型小房型的问题,而是应该构建发达的房屋租赁市场(与房屋销售市场相匹配);作为适应大工业流动性的配套容器,作为低收入者住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有效阶梯,

比如:消费权益,在城里居住和工作10年以上,竟然还只能持着“暂住证”是极为荒谬的;城区没有贵贱之分,必须切割、合围可能出现的“富人区”。

有一个外国人斯蒂格利茨说:“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有两件最深刻的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今天,我们已经感受到美国科技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对于中国城市化,我们更充满期待。   
  • 和谐城市,产业工人安居在哪儿? <3132 bytes> 少吃多动 <20061204 09:59:26> [点数:18]
  • 查看所有回帖
    欢迎参与讨论
    在参加新浪中文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为什么要进行会员注册
    ·新浪会员注册入口
    ·修改会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