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房产 > 房产社区 > 地产圈  
全部房产论坛列表
爱问(iAsk.com)
论坛首页 论坛精品 发贴排行 48小时热贴 论坛相册 通讯录 生活服务 楼盘详情 在线调查 论坛帮助 北京生活信息搜索
发贴 - 刷新 - 收藏 - [注册]
作者:少吃多动 发表日期:2006-09-11 10:50:50
主题:住房问题,崛起的道路上又一道必须逾越的坎[表状]
住房和吃饭一样本能。

曾经,一度农副产品价格暴涨,一度黑市猖獗,当吃饭问题成为崛起的道路上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时,改革出现了。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既不是古代版的“开仓济贫”,也不是当代版的“农业学大寨”,源于民间底层实践者的无数智慧,创造了极其复杂的良性循环模式。经济层面有小岗村式的联产承包,有大街小巷的集贸市场,有省际间的长途贩运(现在叫物流);技术层面有高产良种,有各类养殖,有塑料大棚;等等。

不知有没有人归结,究竟是什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人多地少条件下,没走、也不可能走老牌殖民帝国人口输出、物资输入的道路,也没有靠卖石油之类的矿产资源过日子。总之,吃饭问题一步一步化解。从吃饱,到吃好,现在是如何吃得安全,今后可能是如何吃得科学。

住房和吃饭一样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当今的高房价,不仅仅让越来越多的人望“房”兴叹,在其背后,还有大量的失地农民;还有大量的不良贷款;还有大量虚胖、丧失功能的城市(或城区) ——方圆数公里除了住宅店铺还是住宅店铺;还有大量的偏安一隅,还债度日“房奴”——那些原本该在城际间闯荡谋生、或投资创业的各类成熟性人才。最让人不安的是,国有土地上出现大大小小“私家花园,闲人莫入”富人区;极少数人(或法人)通过所谓开发程序聚敛了巨额财富,左右着社会视听。

重挫高企的房价,可以采取加大供地、或者加大个人住房补贴等措施;可以实行大面积兴建保障类、经济适用类住宅等政策;甚至可以实施某种程度的交易限制;等等。然而,诸如此类的做法,有点像解决吃饭问题古代版的“开仓济贫”和当代版的“农业学大寨”,没有解决有限的资源与有效的利用资源根本性问题。仅仅重挫高企的房价,并不能让住房供给与消费进入良性循环模式。

住房和吃饭一样是“政治”。

游牧时代,人们通常逐水草丰美而居,其居住的处所是基本流动的。

农耕时代,人们通常离河道和农田不远安居,其居住的处所是基本固定的。

工业时代,人们通常住在城市里,住在离上班地点不远的街区。城市里,主要承载大规模就业人口的,是大大小小的企业。投资企业的各路资本,因其天然的逐利性,会驱使产品升级换代,会驱使公司转型再造,甚至会驱使产业链在城市之间大规模转移,转向成本洼地,或者转向消费高地。工业时代庞大的人力资源,其中相当部分,处在不断流动和重新配置过程中;因此,许多人居住处的所不可能一成不变。

中国大陆,如同欧洲大陆、北美大陆一样幅员辽阔,有庞大的城市群和密集的人口。劳动力流动的巨大能量,是东亚一些文脉相通的“小邻居”们从未遇到过的,所以,近邻的房地产模式,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今天的住房问题,其实质,是伴随工业化过程的城市化问题。中国大陆的城市化,又伴随着巨大的农村人口,经年累月向城市聚集。这是从不发达、欠发达区域向较发达、发达区域聚集,而并非富庶的欧洲、北美向贫瘠的世界各地殖民,所以,远方的房地产模式,除建筑等技术层面外,也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解决中国的住房问题,如同解决中国吃饭一样,必须有中国思维。

感谢中华各民族的祖先,给我们留下如此广袤的土地。因此,每一个人的“基本的”居住空间,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的。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作为一个劳动者,应该有其“基本的”居住权利,而不应该倾其一生收入,去购买“基本的”居住权利。

当今,某些城市的高昂的居住成本,对许多普通劳动者来说,获得“基本的”居住空间非常艰难。这种局面不改变,更多城市、更大规模的“民工荒”可能会不期而至。当然,处了“基本的”居住空间之外,每一个人都有权力去追求更大的“舒适的”空间,对个人而言,必须通过其劳动成果去交换。而对城市而言,必须有开放的发达的房地产市场,市场机理促使丰富产品线形成,很多人可以通过从无到有,从租到买,从小到大,从旧到新的过程实现住房消费。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从无到有,在城市化的背景下,任何不考虑庞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短视政策都不会有长久的成效。

可能谁都不会阻止,某一对夫妻要为其刚降生的婴儿,只需要比摇篮稍大一点居住空间,去购买一套四房二厅的“豪宅”。如果提倡每对夫妻如此行事,那么中国的可耕地还剩多少?城市会臃肿成什么样子?仅市内交通长度,就可能将一年一次的“春运”壮行,变成每天上下班的汹涌“洪流”。届时,中国的国运,会命系脆弱的国际石油航线!

当今,某些城市将房地产列为所谓支柱产业怂恿其发展极为有害。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只能适度发展,不可能成为城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个人而言,追求超过“舒适的”空间之外的“奢侈的”空间,理应、也必须为多侵占的空间资源支付高昂代价。而对城市而言,空间资源应该得到集约和整合利用。仅以解决居住安全为例,是千家万户都消耗200公斤钢铁做栅栏?还是无数居住区在“高筑墙”外,养一支装备齐全的庞大保安队伍?还是由公共财政维系的警察来提供整个城市良好的治安环境?三种模式物资消耗与最终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同理,是每个居住区都设置大型绿地?还是城市共享集中绿地?对土地资源利用与常态管理的成本都是不一样的。在城市里,住宅只是私人空间供给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间,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公共空间供给与管理。

总而言之,时至今日,人们已有共况,解决吃饭问题,不是“多修梯田”就可以解决;同样道理,解决住房问题,也不是“多造房子”就可以解决。某种程度上,必须寻求一种城市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的中国房地产发展模式。

住房和吃饭一样期待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

http://blog.sina.com.cn/u/1234711587
  • 住房问题,崛起的道路上又一道必须逾越的坎 <4546 bytes> 少吃多动 <20060911 10:50:50> [点数:7]
  • 查看所有回帖
    欢迎参与讨论
    在参加新浪中文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为什么要进行会员注册
    ·新浪会员注册入口
    ·修改会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