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房产 > 房产社区 > 地产圈
全部房产论坛列表 
论坛首页 论坛精品 发贴排行 48小时热贴 论坛相册 通讯录 生活服务 楼盘详情 在线调查 论坛帮助 北京生活信息搜索
发贴 - 刷新 - 收藏 - [注册]
作者:深邃狼心 发表日期:2005-07-25 13:40:22
主题:中国房地产04-05年十大震撼新闻事件[表状]
2004,2005,房地产的多事年份;伴随泡沫论、房价上涨和宏观调控的惊心动魄的年份;需要我们回顾并寻求脉络和内在联系的年份。

1、8.31土地大限
时间:2004年8月31日

  上榜理由:2004年乃至2005年房地产行业使用率最高的流行词汇

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出台《关于继续开展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情况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简称71号令。再次重申:各地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界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实施前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得擅自扩大范围,也不得弄虚作假,变相搭车。要加快工作进度,在2004年8月31日前将历史遗留问题界定并处理完毕。8月31日后,不得再以历史遗留问题为由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8月31日成为供应土地形式的分水岭。

  这一制度的改变,标志着土地供应走向公开、透明,结束了房地产“关系”拿地,土地储备说事的商业模式,使实力强的房地产公司打破地域性界限,迅速进行全国扩张。而由此带来的资金门槛提高,也让房地产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831大限上演了潘石屹用10亿元“鸡蛋”换任志强尚都“粮票”的好戏。冯仑对831精彩表述:“老婆多了不一定幸福,地多了不一定赚钱”,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谈资,831也成为2004年乃至2005年房地产行业使用率最高的流行词汇。

2、总理批示:支持央行降温房地产业

时间:2004年2月28日
  上榜理由:2004年至2005年中国政府最高层首次对房地产宏观调控表态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央行对房地产业过热进行降温的努力。国务院同意加强房地产贷款监管、控制土地供应,以限制高档房地产项目的发展,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应量。

  而在2005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8字方针“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直接宣布中央政府平抑房价的决心和吹响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号角。

3、央行两次加息引发房地产界强烈震动
时间:首次2004年10月29日,第二次2005年3月17日
  上榜理由:中央政府对过热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最具影响力的金融调控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消息一经发布,震荡所有的投资市场,对房地产的冲击尤甚。而此后不到5个月的时间,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上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将不再实行现行优惠利率,而回复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幅度不低于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两次加息,表明政府调控楼市过热态势的决心和态度。

4、首例个人集资建房吸引眼球
时间:2004年12月初到2005年3月中旬
  上榜理由:2004年至2005年最具“乌托邦”意义的事件
房产价格居高不下,业主维权困难重重,种种现实催生了个人集资买地建房事件。联想集团工程师于凌罡成为京城首例个人集资买地建房的倡导者。他是项目“蓝城”马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随后“合作”方式变成了和万通合作--有人戏称个人合作建房被“收编”,在特有的房地产历史变革背景下,个人合作建房这种违背社会分工细化和社会进步方向案例的出现和竞相追捧,的确值得深思。

5、任志强“富人盖房”论引起的误读和轩然大波
时间:2004年12月至2005年4月
  上榜理由:2004年至2005年房地产界最具争议的观点交锋
任志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唯一的目的是逐利,而不是承担社会责任,谁出的钱多就卖给谁是没有什么不对。而“穷人”的住房问题是由政府负责的,而不是由开发商来承担。

  “观点”杀手任志强此语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引来各方面的或“有保留”的赞成或强烈反对的声音,该事件的意义在于揭开一场公平与正义以及政府职责的社会范围内的大讨论,其结果是使房地产界出现一种开诚布公的探讨和观点交锋的开明空气,“真理是越辨越明的”。一个典型例证是,一名id为余丰慧的普通网友写下《看房地产大鳄的先满足富人论》在发表后,勾起任志强新一轮的论战--身份的差别让位于对真理的探讨和求索,且不论究竟谁对谁错,这种开诚布公的风气就值得倡导。
  •  中国房地产04-05年十大震撼新闻事件 <3355 bytes> 深邃狼心 <20050725 13:40:22> [点数:552][精品]
  • <8347 bytes> 深邃狼心 <20050725 13:54:23> [点数:194]
  • 查看所有回帖
    欢迎参与讨论
    在参加新浪中文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为什么要进行会员注册
    ·新浪会员注册入口
    ·修改会员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