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房产 > 地产新闻 > 正文

透析房产泡沫六大表现 中国地产会不会崩盘

http://house.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08:22 中国青年报

  杨帆/文

  股票市场崩盘,引起“价值回归论”出现。那未来数年,房地产会不会出现像股市这样的崩盘?

  大家都承认经济过热,但很少人把它明确定义为“局部地区局部产业”的过热。其
天堂II 战乱魅影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荣誉时刻共享赛场辉煌 LG CDMA手机一元抢拍
实钢铁水泥投资过热、能源消耗提高、贸易逆差、物价上升,根源就是房地产泡沫。我国现有城市住宅建筑面积为60亿平方米,按4亿居民人均住宅面积20平方米计算,需增20亿平方米,而城市人口还要增加。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多土地少,50年也不会有房地产泡沫。但这是以绝对需求代替相对需求,模糊了这次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性质。

  房地产泡沫表现在哪儿呢?

  第一个标志是我国的房地产以25%以上的高发展速度持续增长5年后,按照其固有周期必然调整,但由于以下因素这个调整周期延长了:北京奥运会造成的建设高潮,加入WTO和开放国内市场刺激外商投资,人民币升值预期刺激国际投机资本进入,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产生资本聚集效应,国内投机资本炒作房价,既得利益集团有意维持泡沫等等,其恶果是维持时间越长,泡沫越大,损失越大。

  第二个标志是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远远超过收入房价比。收入房价比的合理水平是5∶1,但上海、北京、广州为8.7∶1、12.4∶1、10.1∶1,全国平均7.8∶1。

  第三个标志是把住宅作为投资品。《解放日报》抽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上海25个小区共有居民23694户,其中26.55%的购房者是出于投资或者投机。更大数量的居民购买新房以后把旧房出租,以房租支付新房贷款,其实这也是投资行为。最为典型的是温州炒房团,民间说法是其拥有的资金达1500亿元。富裕的温州人希望投资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渠道,于是亲朋好友几十个人凑几千万资金一起砸在某个楼盘上,迅速抬高楼价再卖。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开始下降,给这些投资行为带来的损失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第四个标志是房地产贷款超常增长。我国80%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来自银行信贷。商业银行参与了房地产开发全过程,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风险。房地产贷款额这几年来成倍增长。

  不少消费者只认首付比例低,对于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或者过于乐观,或者没有认真考虑还款,于是购置住房的面积不断扩大。如果系统性风险出现,消费者只能延期还贷,全部风险将转移到银行。

  我国的现状是储蓄大于投资,银行急于放款,特别愿意对消费者进行车房信贷,但实际上如果系统性风险出现,过剩商品房集中到银行,银行只能廉价拍卖。银行最怕呆账,我国商业银行大约有25%的呆账,经过这次房地产泡沫洗劫,可能到40%。

  第五个标志是空置率的提高。空置面积比近3年竣工面积之和称为空置率,国际标准是10%。截至2004年4月末,我国空置一年以上的商品房面积为5529万平方米,空置率为57.6%。

  第六个标志是炒卖地皮。不少地方在征地拆迁方面出现了对居民个人财产野蛮非法的剥夺,这是权力资本化和权力承包最为野蛮的方式。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就是房地产泡沫的根源。之所以说房地产泡沫必定破灭,因为最长也就是维持到城市土地卖完,或者耕地不足以生产足够的粮食的时候。实际上还维持不到那时候,因为房地产商已囤积的低价土地一旦集中投入,或者银行一旦收紧信贷,就会击穿泡沫。

  中央政府已开始抑制房地产泡沫,采取的措施包括限制贷款和土地。但我认为,限制土地不能降低房地产价格,反而对已囤积土地的大地产商有利,所以应该有计划地公开拍卖土地,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应以降低房价。应允许成立住宅合作社,由住宅购买者和业主依法行使消费者主权,消除非法中间环节,这是防止房地产泡沫的治本办法。

  中国经济能够承受的风险不是无限的。眼下的房地产大泡沫问题如不能坚决纠正,将会吸引全国资源进入这个无底的黑洞,将继续养肥一批权力资本代理人。

  作为投资创业者,不仅要考虑非系统风险,而且要考虑系统风险。特别是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系统性风险越来越大,目前集中体现在房地产泡沫。无论控制能否成功,泡沫总有从积累到破灭的内在规律。因此,支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并且提醒投资者警惕房地产泡沫,不要盲目投资,恐怕不是多余的。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房地产崩盘新闻


评论】【楼盘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浪房产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482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